媽祖信仰
大甲媽祖進香
緣起】
媽祖信仰是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要任務在保護漁民、庇祐航行安全,因此台灣早期媽祖廟都是面向大海、港口。來台之後媽祖職務開始轉變,後來媽祖廟也有面向高山,因為要防範原住民出草獵人頭;而在中法戰爭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媽祖又有巡海岸、接炸彈、救軍伕的神蹟;且在颱風、洪水、地震、瘟疫頻傳的台灣,媽祖也有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等傳說。從諸多流傳的媽祖傳說及神蹟,可發現台灣媽祖不祇是航海之神,而成為全能之神,祂與台灣歷史、民眾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現在台灣的媽祖信仰無所不在,媽祖的業務也無所不包,信徒舉凡健康、考試、事業、生育、農事……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媽祖信仰從原始的航海神,至今已轉變成台灣人的守護神,四百年來,媽祖就像台灣人共同的母親,保護移民橫越黑水溝,庇佑漢族墾殖台灣;媽祖陪伴台灣人歷經荷、西、明鄭、清廷、日本、國民政府的統治,永遠護佑著祂的子民,每當台灣遭受危急之時,媽祖總是陪伴我們渡過苦難;在人心徬徨、無助的時刻,媽祖信仰就是台灣人心靈重要的依靠。
每年三月初大甲媽祖前往新港遶境進香是目前全台規模最盛大的進香活動。大甲媽祖進香始於清代,當時每隔十二年前往湄州朝天閣進香,但因規模不大且非常態性活動,因此並未引起注意。日治之後大安港廢港,兩岸交通逐漸阻隔,大甲媽祖也轉向北港朝天宮「割火進香」,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媽祖進香活動曾中止數年,至 1948 年起才又恢復到北港進香。
1973 年起國內各媒體大肆報導大甲媽祖前往北港「謁祖進香」的訊息,而且經常以大甲媽祖「回娘家」作為標題,基於大甲媽祖到北港進香經常被說成「回娘家」、「謁祖」。因此自民國 77 年( 1988 年)起取消北港進香改往新港繞境進香。大甲媽祖從北港「謁祖進香」改道新港「遶境進香」,不但自我地位提昇,也象徵轄區的擴大。
1999 年起,台中縣政府每年在媽祖進香期間舉辦「大甲媽祖文化節」,配合大甲鎮瀾宮辦理藝術表演、教師研習、學術論文發表會等週邊活動。 2001 年交通部觀光局將大甲媽祖進香列為台灣十二大民俗宗教活動之一,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也成為全國性的觀光活動。
【遶境進香的準備工作】
大甲媽祖進香全程長達八天七夜,參與人數眾多、規模盛大,因此事前的準備工作是進香活動成敗的關鍵,而這些前置作業其實比進香活動更耗費時間與人力。每年大甲媽祖進香都在農曆三月初舉行,而準備工作則從元宵節便揭開序幕。
1 、元宵擲筊決定時辰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起駕時辰,都是在元宵節晚上,經由「卜杯」的方式,請媽祖裁示。近年徵詢起駕的時間都設訂在農曆三月第一個週日的子時(即週末深夜),起駕時辰通常是從十二點開始卜杯,如未獲「聖杯」,則間隔五分鐘再卜,直到得到聖杯為止。
2 、搶香
大甲媽祖進香的「搶香」活動也是在元宵節晚間,當決定起駕時間後,由有意參與搶香的團體、廟寺,經過「協調」方式,決定「頭香」、「貳香」、「?香」的順序。各香的義務是要在進香期間聘請藝陣隨行以壯聲勢,並聘請劇團演出為媽祖祝壽。而各香享有的特權是分別在前往進香的途中,於新港參拜媽祖恭讀疏文,而回程時則於彰化永靖、員林路段「獻香」,以「優先」得到媽祖的庇佑。
3 、拜訪沿途宮廟
在媽祖進香活動前,鎮瀾宮的董監事必須先行拜訪沿途宮廟的主事者及地方頭人,拜訪行程除了禮貌上的拜會、懇請協助進香活動之外,也是要協調進香時到達當地時的駐駕、供餐、路線等事宜。待進香完成後也要再度前往拜訪致謝,感謝各宮廟在進香期間的協助。
【遶境進香的行前活動】
當廟方決定進香日期、時辰,協調「搶香」團體,完成陣頭登記,以及拜訪沿途各宮廟等前置作業之後,整個進香活動即準備就緒。在起駕之前,還必需舉行幾項行前活動。
1 、豎頭旗
頭旗是代表主神的旗幟,進香時頭旗是走在進香隊伍的最前方,引導進香行進路線,並代表主神沿途向各宮廟致敬,或向前來迎駕的陣頭致謝,在進行間頭旗旗面也必定向前傾不可向後扛。
豎頭旗的時間通常選在農曆 2 月 19 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當天子時,先由誦經團唸經、淨旗之後才「豎頭旗」。豎頭旗是將頭旗綁在鎮瀾宮廟內左側龍柱上。左側是龍平,代表大位,且旗面需朝外象徵準備出發,因此豎起頭旗即表示進香活動即將展開。
2 、貼香條
貼香條是在出發前夕由頭旗組員負責,從大甲到新港沿途地區凡是有停駕或駐駕的宮廟都要貼香條。香條通常都貼在廟旁的牆壁、公告欄或柱子上,香條如直貼則表示進香隊伍要直行,如果前方有叉路,香條則斜貼並指向前進的方向。
貼香條的目的在通知當地信徒大甲媽祖何時將經過此地,信徒可以準備香案祭拜。此外也有作為「路標」的作用,指示進香客行進的方向。此外,廟方也利用此行勘查進香路線,確認進香道路有無施工、改道情形,或所經道路是否有民眾搭建帳棚辦喪事,如果有上述情況則需安排改道路線。
3 、起馬宴
「起馬」意為「起駕」。起馬宴是進香前的聚餐宴會。大甲媽祖進香前三天,由鎮瀾宮宴請進香團的各香頭人、陣頭成員、服務人員及沿途所經各宮廟主事者、地方政治人物等,一則感謝所有人員的參與、協助,再則對進香事宜作最後的確認。並發放進香手冊、臂章、帽子等物品,並交代進香活動應注意事項等。
起馬宴同時也具有「隔離」作用,起馬宴之後,所有參與進香的人員、香客就必需開始齋戒、吃素。在前往新港路程中一律吃素,稱為「路齋」。一直到抵達新港第二天舉行「祝壽大典」之後才能開葷。
4 、犒軍
犒軍,或稱「犒將」,意即「勞軍」、犒賞神兵神將。在進香前三天信徒及進香客需準備牲醴供品,在家中神案前祭拜五營兵將及家中奉祀神明,請神兵神將沿途保護進香過程平安。而進香結束後也要再進行一次犒軍,感謝神兵神將庇祐照顧。
大甲媽祖進香前的犒軍是屬特定任務,是祈求神兵神將擔任進香期間的「維安」工作,並非常態、固定式的犒軍。
5 、起馬(報到)
進香客在出發當天,先在家中祭拜神明,稟告即將跟隨媽祖進香之事,祈求神明庇祐一路平安。此外,也必需執進香旗前往鎮瀾宮向媽祖稟告,自己準備就緒將跟隨媽祖前往進香請媽祖庇護,並且持進香旗在香爐上繞行三圈「過香煙」、蓋廟章象徵報到,是為「起馬」儀式。進香活動結束後也必需先到鎮瀾宮向媽祖稟告已完成進香,返家後再向家中供奉神明稟告平安歸來,並感謝神明庇佑,謂之「落馬」。
 
【進香過程的八大儀式】
大甲媽祖往新港進香全程八天七夜,來回路程三百多公里。在進香期間每一階段均舉行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儀式,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了具有宗教意義之外,也同時有安撫人心、強化信仰的功能。
1 、祈安典禮
祈安典禮是在出發前一天上午舉行,也是八大儀式中的第一個祭儀。祈安典禮主要在向媽祖稟告進香相關事宜,祈求進香活動順利、進香客平安,也具有祈求平安、鼓舞士氣的作用。
2 、上轎典禮
祈安典禮完成後,舉行「淨轎」儀式,淨轎即清淨神轎,意在營造潔淨神聖的空間讓媽祖乘坐。淨轎的過程是誦經、恭讀疏文,再以茉草淨水噴灑神轎及相關器物,象徵潔淨。
淨轎後,執事人員將正爐媽、副爐媽、湄洲媽三尊媽祖、千順將軍神像和各項法器,迎請入轎安座,即為「上轎典禮」。
3 、起駕儀式
起駕儀式是媽祖出發前所舉行的進香儀式,起駕之前先由鎮瀾宮董事長在轎前焚香禮拜恭請媽祖起駕,等時辰一到,便點燃三響「起馬炮」,廟中鐘鼓齊鳴,大轎班將神轎抬起,而鎮瀾宮董事長等政要則站在轎前扶轎,正式啟程前往新港。
4 、駐駕典禮
駐駕典禮是進香隊伍抵達新港奉天宮,媽祖入廟安座之後所舉行,駐駕典禮由鎮瀾宮全體董監事在奉天宮正殿前進行,典禮程序為:擂鼓三通各敲擊 108 下、與祭、陪祭、主祭者就位,上香、獻花、獻疏文、禮成鳴炮。駐駕典禮主要在感謝媽祖庇佑,使進香過程順利,眾信徒平安抵達新港。典禮結束後祭品則送給大轎班組員享用,以慰勞其辛勞。
5 、祈福典禮
抵達新港奉天宮第二天清晨四點左右舉行「祈福典禮」,是為所有在鎮瀾宮點光明燈、拜斗、安太歲的信徒祈福。祈求媽祖為信徒消災解厄,植福延壽。
祈福典禮內容與前述各典禮相同,祇是誦唸經典為「北斗經」。祈福典禮顧名思義就是要為信徒「祈求元辰光采、增財、晉祿、添壽,祛厄降福、合境平安」。
6 、祝壽典禮
大甲媽祖到新港第二天,上午八時左右,舉行最受信徒重視的「祝壽典禮」。許多未參與進香的信徒也都會在此時趕到新港為媽祖祝壽。祝壽大典舉行之前,奉天宮廟埕金紙堆積如山。壽麵及十二隻豬公十二隻麵羊也排列就序。祝壽典禮除行禮如儀之外,尚需恭讀「祝天上聖母壽誕祝文」、行三跪九叩禮,並誦唸《天上聖母經》、獻疏文、獻供品方才完成。
祝壽典禮之後就可以「開腥」(肉食)一般信徒都是從起馬宴之後便開始齋戒,直到祝壽大典結束才解禁,有些香客則繼續吃素,直到進香活動結束才開葷。
7 、回駕典禮
回駕典禮之前各式陣頭後分別在奉天宮廟埕拜廟、表演,大甲鎮瀾宮工作人員將正副爐媽和湄洲媽迎請到神案上,各組工作人員、藝陣、大轎班也在廟外待命,隨即舉行回駕典禮。祭典流程是在誦經、祭拜後,將媽祖迎請入轎中,待回駕時辰一到,奉天宮內鐘鼓齊鳴,大甲媽祖神轎被抬起返回大甲。大甲媽祖進香回程中,一路經過新港、元長、土庫、虎尾、二崙、西螺、溪洲、北斗、埤頭、田尾等各鄉鎮,進香第七天上午抵達永靖鄉這一天將舉行各香最關切的「獻香」儀式。獻香過程依照頭香、貳香、?香、贊香之順序進行,所謂「獻香」或「插香」就是在媽祖進香回程途中,優先參拜媽祖並插上三支清香。
8 、安座典禮
第八天下午大甲媽祖進香隊伍回到大甲,遶境遊行市區後,隨後在信徒簇擁下進入鎮瀾宮,隨即舉行安座大典。由鎮瀾宮董事長率領全體董監事,叩謝媽祖庇祐進香活動順利完成,隨行工作人員、進香客一路平安,並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有信徒闔家平安,至此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正式落幕。
【大甲媽祖進香的宗教陣頭】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除了香客眾多之外,各式陣頭表演更烘托出進香活動的熱鬧氣氛,並使宗教活動結合表演藝術,融合了世俗與神聖的領域。進香陣頭可概分為宗教陣頭與表演陣頭兩大類;其中,宗教陣頭是由進香客所擔任,主要功能在增加熱鬧或扮演護駕角色;表演陣頭則多由頭香、貳香、參香、贊香和散香所聘請,其作用除熱鬧之外,更具有表演藝術功能。其中宗教陣頭是固定、義務性組織,也是全程參與徒步進香的陣頭。
1 、報馬仔
報馬仔,原稱為「探馬仔」,是由古代軍隊中的「探子」轉化而來。報馬仔造型頭戴斗笠、反穿棉襖、褲管一高一低,左腳穿草鞋右腳赤腳,身上肩扛油紙傘,傘前端掛銅鑼,後端吊生豬腳防範白虎煞,其造型奇特是進香隊伍中最受矚目的人物。報馬仔行進時沿途敲鑼,讓信眾知道進香隊伍即將抵達,亦順便提醒民眾,應擺設香案,迎接媽祖的到來。
2 、頭旗、頭燈、三仙旗
頭旗是黃色方旗,頭旗頂端鑲葫蘆頭,葫蘆象徵「福祿」,旗上繡有「大甲天上聖母」、「頭旗」、「遶境進香」等字,是進香隊伍的前導。
頭燈,又稱「托燈」,是燈籠造型,底部有木桿可方便托拿。燈籠上書寫天上聖母名號。夜間將燈籠點亮替進香隊伍照明。頭旗是進香隊伍白天的引導,頭燈則是夜間的領航,故有「晝旗夜燈」之說。
三仙旗即由三面方旗所組成,中間為黃旗,代表天上聖母;兩側是藍旗,則代表天上聖母的護駕。進香過程中,三仙旗不得超越頭旗以示尊重,且黃色三仙旗必位於中央代表尊位。
3 、開路鼓
開路鼓是大甲媽祖進香隊伍的開路樂隊,是最簡便的音樂性陣頭,樂器包括有鼓、鑼、鈸,及二支嗩吶,演奏時以鼓為中心,其他樂器則配合鼓的節奏。開路鼓所演奏的樂曲多為九甲戲曲牌,音樂風格輕快熱鬧。
4 、繡旗隊
繡旗,即在布旗上刺繡之意,旗上繡有主神、宮廟或藝陣名號及吉祥圖案。大甲媽祖的繡旗隊專由女性香客所組成的進香隊伍,屬於非固定性組織,成員亦不固定。第一次參加繡旗隊則需擲筊經過媽祖首肯方能參加。
繡旗隊行進時成兩路縱隊,依序而行,遇廟或是陣頭必須行禮,左側者左腳在前,右側者右腳在前,兩人一組行禮。
5 、福德彌勒團
福德彌勒團的成員有土地公、彌勒佛、達摩祖師、古佛,及玉女等五尊神偶。其中笑容開懷的彌勒佛,代表「福」;濃眉黑臉的達摩祖師,代表「祿」;留著白鬍鬚的古佛則代表「壽」。他們右手持拂扇,左手拿酒壺,以醉步方式前進。
大甲福德彌勒團的土地公是右手執柺仗,左手拿大元寶,象徵賜福添財,遊行時以慢步前進,代表祂年事已高且平易近人。玉女造型可愛如小女孩,行進時以細步跳躍步伐前進。
6 、彌勒團
彌勒團,原為福德彌勒團成員另組之團隊。
耳大臉圓的彌勒佛,是福氣與歡樂的象徵。彌勒團內三位主角:「彌勒祖師」、「彌勒古佛」、「彌勒羅漢」,除衣服的顏色(彌勒祖師穿黃色,彌勒古佛穿粉紅色,彌勒羅漢則穿綠色)不同外,其餘如造型、服裝的樣式、手拿的葫蘆及扇子等完全相同。
依彌勒團造型與手持酒壺、醉步行進的特質而言,雖名為彌勒但與佛教彌勒佛無關,而是由早期黃俊雄電視布袋戲中「醉彌勒」的腳色演變而來。
7 、太子團
在太子團中,哪吒身穿黃色戰甲,背插五營旗,左手拿鐵製圓環,右手持槍,以踩七星步以之字型方式前進。
信眾認為哪吒頑皮好動,需有大人在旁管教,因此才增加濟公神偶,加以保護約束。濟公在太子團中是滿嘴鬍鬚,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頭頂僧帽,右手拿破扇,左手則拿葫蘆,葫蘆內裝酒,邊走醉步邊飲酒,將濟公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
8 、神童團
神童團指的是「招財」及「進寶」二尊神偶,象徵為信徒祈求財富招寶進寶。「招財神童」頭綁一束髮髻,身穿綠色衣服,右手拿羽扇,左手執拂塵;而「進寶神童」則是綁二個髮髻,穿粉紅色衣服,右手也是拿羽扇,左手拿令旗。二位神童在行進間碰碰跳跳,表現出活潑可愛的模樣。
9 、哨角隊
哨角聲音低沉,其功能在開路及驅魔。因在進香隊伍中位居主神轎前方,聽到哨角聲即宣示主神即將到來,帶有威嚴之意,並具有開路作用。
哨角隊依鑼聲來決定何時吹奏哨角。平常大鑼間隔敲打十一下,再連敲兩下,哨角就要吹奏;若聽到急促且快速的亂鑼聲,表示進香隊伍即將接近喪家或墓地,為避免孤魂野鬼攔轎申冤陳情影響隊伍前進,哨角必須趕緊吹號呼喚兵將前來護衛並驅離孤魂野鬼。
10 、莊儀團
莊儀團為媽祖的首席護衛──「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由於是護衛將軍,當然要呈現出莊嚴、威儀的態勢,故命名為「莊儀團」。大甲媽祖廟所配祀的水精將軍(千里眼),黑面綠衣;金精將軍(順風耳),赤面紅衣,二者為媽祖的部屬,保護大甲媽祖前往新港進香。
11 、三十六執士隊
執士隊,或稱「執事隊」,所持之物有「長腳牌」及「執事牌」兩種,長腳牌為一木牌,上書:肅靜、迴避、天上聖母等文字,而執士牌是執行任務用的各式兵器。
執士隊中彩牌具有開路功能,而兵器則具有護駕作用,故三十六執士走在大轎前方,有開路及護駕的作用。
12 、轎前吹
轎前吹是「鼓吹陣」的一種,專為神轎開路之用。樂器包括嗩吶、通鼓、小鈔(鐃鈸)等。平常在行進時沿途吹奏,神轎入廟時則在一旁演奏,等到神轎進入廟後再隨同啟程。
13 、令旗
令旗是一黃色四方形旗幟,中間畫一黑色圓圈並書寫「令」字,是代表媽祖的令旗。令旗共兩支分別位於馬頭鑼之左右兩側,主要有除煞驅邪之作用,遇到任何突發狀況,令旗便率先擋在媽祖神轎之前,以盡到保護的功能。
14 、馬頭鑼
在神轎的前方,一對由兩人扛的扁平型大銅鑼,此即「馬頭鑼」。馬頭鑼是一對兩面鑼,位於涼傘前左右兩側,與涼傘一樣隨侍於主神轎前。
馬頭鑼的敲法各地不一,基本上是以單擊十一下,連續兩下的敲十三下循環。若遇到喪家、墓地、過橋、地下道或是入廟時,都必須敲亂鑼(連續敲擊),直到通過後才又再恢復正常。
15 、涼傘
大甲鎮瀾宮涼傘構造分三層,代表天、地、水三界,上層繡「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中層繡有八仙圖案,下層繡「雙龍朝珠」,各層之間則繡上彩鳳紋路以區隔。
進香隊伍行進間,持涼傘者必須不斷地旋轉涼傘,且不急不徐,以逆時鐘方式旋轉。若是進香途中遇到兩神交會,雙方持涼傘者則以踩七星步互表敬意。
16 、神轎
神轎是神明的交通工具,神轎班是負責神轎的所有事宜,舉凡神轎出發的前置作業,如綁轎,進香期間抬轎與管理的工作,以及供民眾祈求敬茶與爐丹等,都屬於轎班任務。
媽祖神轎是進香隊伍的壓軸也是信徒最關注的焦點。大甲媽祖神轎以藤編製,由八人扛抬,外型如一座小型廟宇,轎頂有兩盞小燈,行進時亮藍燈,停駕時則亮紅燈。此外轎後另有兩隻芭蕉扇緊隨神轎。
17 、自行車隊
車隊隊員一律穿著白長襯衫、繫紅色領帶、戴白色手套、掛黃色臂章、著卡其色長褲、頂白帽,連腳踏車的裝備也同一樣式;車前插著進香旗,車後載鐵皮行李箱,箱上貼著鎮瀾宮符籙,箱內裝盥洗衣物,是進香團中最有紀律的隊伍。
18 、頭香、貳香、參香、贊香
頭香、貳香、參香、贊香指插香的順序,須連續擔任三年,而頭香三年則轉變成贊香。各香組織都是由外地的信徒所組成,他們除了支付表演性陣頭費用之外,也必需輪班全程跟隨媽祖徒步進香。
 
【沿途民眾迎媽祖】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沿途信眾除擺設香案迎駕之外,更有許多流傳於民間可祈求平安、增加運勢的秘笈和撇步。
1 、倰轎腳
在進香過程中媽祖神轎所經之處都有許多民眾跪在道路中央,讓媽祖神轎從身上越過,稱為「倰轎腳」。「倰轎腳」原本是信徒還願的方式之一,信徒向媽祖許願如願以償之後,自願以身體作為媽祖的腳墊,以示酬謝神恩。以往倰轎腳都是還願的信徒,而且是在神轎停駕時才從中間鑽越爬行而過,但現在倰轎腳已成為「祈求平安」「袪除災厄」的儀式。
2 、求敬茶、紅絲線
「求敬茶」也是進香過程中常見的行為,當媽祖神轎停駕休息時,許多久病不癒或慢性病患會以搏杯方式向媽祖祈求「敬茶」,所謂的敬茶就是祭拜媽祖的白開水,信徒相信祭祀過媽祖的開水即具有「神力」,可以除百病、保平安,因此,重病患者就會向媽祖求敬茶,以祈求早日康復。
此外,報馬仔所攜帶的紅絲線這幾年來也成為未婚男女求取的「聖品」,報馬仔身上所掛的紅絲線,原本祇是用來綁東西之用, 2000 年大甲媽進香時,筆者聽信徒說道,有人向報馬仔求取紅絲線,果然得到好姻緣,當時我在轉播時提及此事,自此報馬仔的紅絲線便成為未婚青年求取的對象。現今每年大甲媽進香報馬仔都必需準備一大捆紅絲線供應民眾求取。
3 、壓轎金與高錢
當神轎經過時信徒也會在長板凳上綁滿壽金,讓媽祖神轎在板凳上暫置,代表媽祖在此停駕,一等神轎抬離,信眾們便「奮不顧身」搶奪「壓轎金(轎腳金)」,據說壓轎金可以保平安。
「高錢」是綁在「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頭上的「紙錢」,許多信徒會在莊儀團休息時搏杯祈求領取,亦有人會守候在神偶旁揀掉下來的「高錢」。信徒相信「高錢」如同護身符一般具有神力可以保佑平安。
4 、三太子的奶嘴與執士隊的文昌筆
哪吒神氣活現的大眼睛加上深邃的酒渦,有時吸奶嘴、咬手指頭,流露出孩子的天真稚氣,普受民眾青睞,成為最可愛的陣頭。進香途中,經常看到民眾買新的奶嘴和哪吒交換,祈求小孩平安健康好搖飼。
許多信徒相信,觸摸文昌筆可以帶來考試的好運,許多準備高普考、研究所考試和學測的學生都會伸手觸摸文昌筆,以祈求考場亨通。
5 、觸摸神轎
如同「倰轎腳」一般,信徒相信神轎乃是與媽祖最接近之神物,觸摸神轎可以招來「靈氣」、祈求平安。常見信徒爭相觸摸神轎,但觸摸媽祖神轎如同任意碰觸他人身體一般。尤其媽祖是一位女神,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猶如性騷擾,是不禮貌的舉動,故不宜為之。
【大甲媽祖進香的意義】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是目前台灣規模最盛大的進香活動。大甲媽進香除具有宗教意義之外,亦兼具多項社會功能。
1 、考驗毅力、鍛練體能
大甲媽祖進香主要以徒步為主,雖然宗教陣頭是採接力方式輪流步行,但是行進時仍需執繡旗、執士牌或神將,體力上無疑是一項負擔,而還願性質的香客通常都是徒步完成全程。不僅考驗個人體能,到後來都是憑靠毅力在支撐,而走完全程之後,將是得到自我的肯定,在神聖的宗教活動中得到新生。
2 、發揚人性的光明面
進香隊伍所經之地,民眾提供各種飲食,協助進香客完成進香,人與人之間沒有猜忌、懷疑,也沒有特殊目的,無形中增進民眾彼此的情誼,沿途民眾對不相識的進香客的關懷、照顧,更是發揮人性的光輝。
進香過程中的勞累、不便讓人們更懂得感恩、惜福,一群來自各地不同身分、不同背景、不同理念的人們,一齊完成進香活動,也能促進社會的和諧。
3 、集體的心靈治療
大甲媽祖進香客成員是以中老年婦女為主。她們並非為了「減肥塑身」來跟隨媽祖進香,通常都是為了她們家人,以苦行的方式長途跋涉,祈求媽祖保佑她的家人。
在進香過程中參與「倰轎腳」的民眾相信倰過媽祖的神轎可消災去厄,沿途擺設香案的民眾,手持清香喃喃自語地向媽祖訴說心事;向報馬仔求取紅絲線的未婚青年希望可以找到對象;參與進香的民眾感到心靈的平靜,這何嘗不是一項集體的心靈治療?
4 、強化人際關係
大甲媽進香活動需動員龐大的人力、組織才能完成,在進香的過程中,也必需得到沿途民眾、宮廟、角頭的支持,於是藉由進香活動凝聚地方的向心力,共同參與進香或接駕、提供飲食、照顧香客等工作,無形中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使社區、族群關係更和諧。
5 、促進產業發展,發揮經濟效益
對大甲鎮瀾宮而言,沿途收付組所收到的香火錢是一筆龐大的收入。大甲媽駐駕、停駕的宮廟會吸引大量信徒前來參拜,捐獻香油錢,進香人潮湧入也能帶來消費。各香組織也可以藉此勸募經費,開支所剩餘經費更能作為宮廟盈餘或建廟基金。
對大甲民眾而言,出城、回城之日,大量香客、觀光客聚集在大甲,更為當地的糕餅、食品、金紙香燭業者,造就豐富商機和鉅額的收入。
【結語】
十幾年來每年我都帶領學生參加大甲媽祖進香陪媽祖走一段,讓學生實際參與民俗活動,感受民間的生命力和宗教信仰的震撼力。是什麼力量能夠吸引如此眾多的信徒,心甘情願跟隨媽祖「苦行」八天七夜而無怨無悔。
每年我們都會遇到不同的進香客,聽到不同的故事,在進香過程中我們看到台灣人淳樸堅毅的本性,感受到民眾的熱情,在冷漠的工商社會中祇有在進香期間才能重新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和無私的關懷,大多數的民眾在遭遇痛苦,鬱悶不知該向誰訴說的時候,他們並不習慣尋求生命線、張老師作心理輔導,他們會拿起清香向神明訴說內心的焦慮、不安和希望,這些功能不是任何社會福利機構或心理輔導員所能取代。
大甲媽祖進香不僅是一項單純的宗教活動,進香時媽祖承載著無數信徒的苦難,在進香活動中藉由宗教的力量撫慰人心、激發人性的光輝,讓每一個受創、不安、無助的心靈得到安撫。
 
〔本文刊於《傳藝》雙月刊第 64 期〕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