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令
臺灣上元節民俗采風
             「上元節」,又稱「元宵節」,為臺灣民間重要節日之一,全臺各地都有以「燈」為主題之慶祝活動,例如:燈會、點光明燈、猜燈謎等等,各縣市亦因當地的歷史背景及人文風情而形成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祭典節慶。
                    本文依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及離島等地區,專題調查、整理19項臺灣上元時節具文化資產身分的民俗祭典節慶,例如:平溪天燈節、水林番薯寮媽元宵夜巡、鹽水蜂炮、炮炸肉身寒單爺活動及馬祖擺暝扛乩遶境等,各縣市的在地特殊民俗,除了反應當地經濟產業與人文背景,亦顯示傳統社會人們面對自然災害、瘟疫疾病等焦慮與不安時,透過各種民俗儀式祈求庇佑平安的過程,歷經傳承,成為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一、前言   
              
   上元節又稱「元宵節」,源自西漢時期祭祀「太一神」,後結合佛教「燃燈表佛」與道教「天官大帝」聖誕,成為民間重要節日。佛教的燃燈敬佛流傳至今成為上元節提燈、賞花燈、點光明燈等民俗,而道教慶祝天官誕辰則演變為各種「鬧元宵」民俗活動。
              
         中國的元宵節主要有吃湯圓或元宵、觀燈、燈謎、走百病(過橋解厄)、摸門釘求子、迎紫姑、偷青菜等民俗,臺灣上元節並沒有吃元宵、走百病等習俗,主要仍是以「燈」為主題,全臺各地都有舉辦元宵燈會活動。燈代表光明,且燈台語為「丁」諧音象徵「添丁」,因此上元前夕各宮廟會吊掛花燈,民眾也會去寺廟點光明燈(功名燈),祈求前途光明或金榜題名。傳統習俗婦女會在上元夜在花燈下穿越祈求添丁,是謂「軁(nǹg)燈跤生????脬(lān-pha)」(生男兒)。
              
   上元節自古以來就是浪漫的節日,歐陽修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在描述月色明媚花燈優美的元宵夜,青年男女在燈下相會的浪漫情愫,因此上元也是傳統的情人節,未婚青年可假藉賞花燈,製造約會認識異性的機會,或趁機與心儀的對象約會,共度月圓、燈美的浪漫元宵。
                      
 至於沒有對象的女子則可在元宵夜去「偷挽蔥,嫁好翁」或「偷挽菜,嫁好婿」;未婚男子則要「跳菜股,娶好某」,祈求找到好對象。由於偷挽蔥、跳菜股都是在菜園中進行,如此就能使未婚男女在菜園裡不期而遇,製造相識、交往的機會。
               
   臺灣的上元節也有許多的節俗,例如「提燈遊行」歡樂出遊;「猜燈謎」的智力遊戲;「聽香」偷聽別人說話內容占卜吉凶;向神明「乞龜」分享平安等共同的習俗。而全臺各地也有其特殊的民俗活動,這些元宵民俗反映當地的歷史背景與人文風情,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俗特色。


二、臺灣各地上元民俗祭典
              (一)北部地區上元民俗祭典
  1. 平溪天燈節:天燈又稱孔明燈,下窄上寬外型如孔明的帽子,天燈是利用熱氣上昇原理使其昇空飄行。平溪天燈源自平溪位於山區交通不便且連絡不易,早期因盜匪橫行,民眾以天燈互報平安,如今平溪天燈已轉換為許願祈福功能,平溪天燈更成為國際知名的民俗觀光活動。
  2. 野柳神明淨港:淨港即清淨港口,民間咸信水中的水鬼「掠交替」,因此在元宵節上午,民眾抬著神轎,跳入野柳漁港游到對岸,以驅離水中的好兄弟,確保漁民出海平安,上岸後還要踏過火堆(過火),代表潔淨。
  3. 士林、內湖夜弄土地公:上元夜土地公出巡,民眾以大量鞭炮轟炸神轎,祈求運勢「愈炸愈旺」,財源「愈炸愈發」,臺灣許多元宵活動都與鞭炮有關,即基於這種愈放愈旺的心態。土地公也是臺灣商人的財神,炸土地公就是祈求財源廣進、生意興隆。(訪查中,尚未登入民俗文化資產)
              (二)中部地區上元民俗祭典
  1. 後龍慈雲宮攻炮城:攻炮城是閩南地區普遍的民俗遊戲,後龍慈雲寺攻炮城相傳源自清代,因當地流傳瘟疫,媽祖指示架設炮城阻絕瘟疫。攻炮城的方式是將炮城以竹竿吊掛空中,民眾以單響炮瞄準炮城,將鞭炮投入約十公分寬的城門中,引爆炮城內的火藥。意即攻下炮城,可獲得廟方提供的獎品。
  2. 竹山社寮紫南宮借金:社寮土地公廟發財金源自早期宮廟,提供在地民眾急時周轉之急難救助金,後演變為求財的「錢母」,求錢母的民眾擲筊得聖桮,即可向土地公借最多6百元發財金,來年則至少必需奉還一倍以上金額。民眾將所求錢母做為資金,代表土地公成為自家股東,自然會庇佑事業成功生意興隆。如果得到土地庇佑大發利市則會與土地公「分紅」。
  3. 花壇白沙坑迎花燈:源自當地進士曾維楨的孝行故事,據傳進士曾維楨上元節在京城陪同道光皇帝賞花燈,因思念故鄉親人黯自流淚,皇帝因其孝思特准花壇地區比照京城,連續迎花燈三日,以嘉勉其孝行。至今花壇文德宮迎燈排都會刻意遶行曾維楨故居,以示尊崇。
  4. 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鎮安宮五年千歲每年元宵節出巡遶境五股十四庄,輪值主辦之村里落必需供應午餐,於是家家戶戶準備各種餐食飲料,以竹簍筐挑至指定地點,擺在地上提供民眾食用。每年現場都聚集上萬人「共食」,其規模盛大、場面壯觀,是臺灣最大型的「食飯擔」活動。

  5. 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屬雲林詔安客特有習俗,每年上元夜崇賢寺信徒,將米籮從廟後拋過屋頂,以卜今年各種農作物收成。如米籮口朝上表豐收,橫向指半收,米籮向下代表將欠收。臺灣各地都是以擲筊卜問神意,以米籮卜收成狀況,也成為具有農村特色的民俗。此外,附近的羅厝則流傳「摜雞酒」習俗,村中有添丁人家在元宵節當天以竹籃裝雞、酒、金紙,前往輪祀三界公爐主家祭拜,之後取回雞頭、尾腳翅,雞肉則烹煮雞酒與村民分食。近年來則形成比賽大雞的競賽。

  6. 水林番薯寮媽元宵夜巡:有別於一般媽祖之遶境進香,自上元夜起連續三日巡視庄頭,期間又有放火馬、面桶炮、擲龜王等特殊民俗。擲龜王時民眾不斷加碼,來年將以若干白米、金紙鞭炮、香油錢還願,過程引人矚目、緊張刺激。在最後一天媽祖入廟時,神轎會在當地青年扶持下「走大轎」,在廟埕不斷來回奔跑,直到「精疲力盡」才恭迎媽祖入廟安座。

  7. 苗栗火旁龍:「火旁龍」客語即炸龍,是客家特殊習俗,其流程分為:正月初九前「糊龍」之後「點睛」;「迎神龍」祈福消災、「跈龍」跟隨神龍遊走、「火旁龍」驅災祈福,元宵後「化龍返天」焚化神龍代表功德圓滿。舞龍是許多地區共同習俗,炸龍則是苗栗特有的上元節民俗祭典。

  8. 東勢新丁粄:客家特有習俗,「粄」即福佬族群所謂的「粿」。如家中有添丁者需製作米粄,贈送新丁會員分享喜氣,為展現虔誠之意並爭取榮譽,各戶人家都會比較新丁粄之輕重、大小相互競爭,形成「新丁粄比賽」。近年來因男女平等觀念興起,生女兒也一樣喜悅必須慶祝,因此除了新丁粄外也有「千金粄」,以鼓勵新婚夫妻「增產報國」。
                  ​(三)南部地區上元民俗祭典
  1. 鹽水蜂炮:起源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霍亂流傳百姓求助無門,故迎請武聖關帝爺出巡賑災,神明出巡時沿途民眾擺設香案,燃放爆竹迎接,或因鞭炮爆炸產生高溫,有殺菌消毒作用,瘟疫乃告平息。自此每年元宵節鹽水都會舉辦射蜂炮。今已成國內知名民俗觀光活動,故有「北天燈,南蜂炮」之名。
  2.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水餅即台南永康特有之水果餅,分水餅則為永康和新化地區慶祝喜獲男兒的方式,源自清代時期因當地人丁不旺,為祈求添丁民眾向廣興宮謝府元帥許願,如添丁則要在正月廿日元帥聖誕日,以竹籃挑三牲祭品、童裝、鞋襪酬謝神明,並挑水餅分送庄民分享喜悅,近年來則不分生男女都有擔餅分享的習俗。
  3. 海豐巡男丁(燈):農業社會需要勞動力及壯丁防衛家園,因此會有重男輕女、多子多孫的觀念。屏東海豐地區民眾家中如有添丁則向三山國王廟「報燈」,來年元宵節參與提燈遶境,而每年元月第一個出生的男孩可以搶「燈首」,其他添丁人家也會在神轎上掛姓氏燈籠,隨同王爺一起出巡慶賀。「巡男丁」反映傳統社會祈求男丁的現象。

  4. 佳冬「做福拜新丁」:佳冬地區屬於客家六堆之左堆,因歷年經歷民變、械鬥事件導致眾多男丁犧牲,故極需添丁以增加農事生產和防衛組織,因此每當家中生男丁就向神明稟報,並製作「新丁粄」祭拜伯公(土地公),後分贈親友鄰居。為孩子建立人際關係,所謂「新丁」意指新生之男丁,代表家族香火之延續傳承。

             (四)東部地區上元民俗祭典

  1. 炮炸肉身寒單爺活動:臺東最具代表性之民俗活動。寒單爺即玄壇元帥趙公明,也是臺灣民間常見的武財神信仰。每年上元節寒單爺出巡,扮演寒單爺之信徒,赤身露體穿著紅短褲,綁頭巾掩面身掛天師印手持榕枝,站在竹轎上由四名轎伕抬轎繞行,炮手則以排炮或連珠炮轟炸。民眾咸信擔任寒單具有贖罪、解厄作用,也有愈炸生意愈旺的求財意義。

  2. 宜蘭利澤簡走尪:所謂「尪」是指神偶,走尪即抬神轎神像賽跑,每年元宵節媽祖在各庄頭遶境後,利澤簡八大庄神轎在永安宮前進行抬神轎賽跑,起跑時每組兩座神轎以三趟決勝負,跑輸的庄頭就退在路旁當啦啦隊,總冠軍之庄頭可將令旗迎回供奉,比賽結束後,所有神轎踩過廟口金紙火堆(過火)祈求各庄信徒諸事平安。

            (五)離島地區上元民俗祭典

  1. 馬祖擺暝扛乩遶境:馬祖居民多為閩東族群,語言、信仰、文化、民俗與臺灣不同,擺暝福州話為「北漫」,意為「擺夜」即元宵節徹夜擺設供品祭神,是馬祖最重要之民俗慶典。擺暝祭典內容有「上彩暝」掛燈結綵,「碗宴」以碗碟盛祭品祭神、「巡香拜年」神明互相拜會、「擺暝」扛乩遶境,到新婚家庭「送喜」、村民「食福」聚餐共食等過程,此外馬祖四鄉五島之「擺暝」也各有在地特色,2020年「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2. 澎湖乞龜:乞龜是元宵節全臺普遍民俗,民眾向神明擲筊求取各種材質所製成之神龜,如獲聖桮則能取回神龜與家人親友分享平安,明年則需加倍奉還。因此神龜重量將逐年倍增。乞龜活動以澎湖地區規模最盛大,不僅材料多元且還願大方,因此澎湖的神龜常見超過萬斤以上。


三、結語       
              
   上元節是民間過年期間最後一個慶典活動,也是新年第一個民俗節日,因此全臺各地都有在地特殊的民俗,除了上述列舉之上元民俗祭典,對於國內上元節民俗祭典還有淡水沙崙清水祖師爬刀梯過火、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新化大坑尾擔飯擔、屏東林仔內紙篙炮、萬巒五溝水殲炮城、萬巒加匏朗夜祭趒戲、臺東縣元宵神明遶境活動等。這些祭典反映當地的經濟產業與人文背景,無論卜農事、求財、求添丁,或因除瘟疫、贖罪業,都顯示傳統社會人民面對自然災害、瘟疫疾病等災難的焦慮、不安,因此透過各種民俗儀式,期待神明庇佑一切平安,祈求神明護佑禳災解厄、五穀豐收、國泰民安或添丁發財的期望。臺灣的上元節民俗顯示臺灣人民對未來的期待,也反映人民對新年的新希望。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