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仰
「蕃薯寮媽元宵夜巡」文化資產價值

壹、蕃薯寮媽夜巡流程

               「蕃薯寮媽夜巡」與台灣各地「三月瘋媽祖」不同,媽祖在元宵夜巡,且型式有別於一般媽祖之遶境、進香、刈火、過爐活動,蕃薯寮媽連續三日夜巡,巡視區域範圍雖小,但村民向心力、凝聚力令人感動。蕃薯寮媽夜巡主要流程包括:
一、大龜回宮:元宵節上午由去年擲得龜王之信徒,恭送大龜媽和大龜返回順天宮,並燃放去年許願數量之鞭炮和金紙。
二、媽祖夜巡:元宵夜起,連續三日夜巡,巡視蕃薯、山腳二庄,媽祖所到之處家家戶戶以鞭炮、煙火迎駕,希望拖延媽祖在自家停留時間,神轎則須等炮火施放完畢才離開。
三、擲龜王:正月十七夜巡最後一晚,陣頭齊聚且迎接神轎火力最猛烈。順天宮廟埕則舉行緊張刺激的搏龜王活動。信徒各以加碼方式,向媽祖許願祈求擲中龜王。
四、迎大龜媽、龜王:元月十八上午媽祖夜巡方告結束,媽祖回宮安座,擲得龜王之爐主迎請大龜媽和龜王返家,大龜媽將在爐主家供奉一年,如同各地神明會爐主制度。

貳、蕃薯寮媽祖夜巡特色

一、媽祖元宵節夜巡

               台灣媽祖祭典活動多集中在元宵節後至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期間舉行,因此有「三月瘋媽祖」之說,蕃薯寮媽組為配合當地農業耕作,訂於元宵節夜巡,以避開二月之春耕農忙期,而祭典方式亦有別於一般媽祖常見之遶境、進香、刈火、過爐,而是在夜間出巡,巡視祭祀圈。
               夜巡一般稱為暗訪,指神明夜晚出巡,意在掃除陰魂邪煞,確保地方平安。全台各地的夜巡活動,通常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而主導的神明則以城隍、王爺或司法神居多,民間神明夜巡暗訪活動非常普遍,例如:台北霞海城隍、青山王、新莊大眾爺、淡水祖師爺、新竹、豐原、台中、南投、嘉義各地之城隍爺,鹿港王爺、布袋建德宮王爺夜巡等,但媽祖夜巡唯獨蕃薯寮地區。
               媽祖原為­「海神信仰」,來台400年後「本土化」,成為全能之神,兼具海神、農夜神、與神、戰神、婦幼守護神多重功能。蕃薯寮並未靠海,因此蕃薯寮媽祖是以「農業神」為主要功能,但在夜巡過程中,又有「掃路」、「除煞」等儀式,因此兼具「司法神」性質。

二、擲龜王加碼競爭

               元宵節前後全台各地宮廟常會舉辦「乞龜」民俗活動,擲得神龜者者來年需依照擲得神龜之重量加倍奉還酬謝神恩。蕃薯寮順天宮擲龜王,信徒則以加碼方式,添加金紙、鞭炮、白米、香油錢之數量,祈求得到媽祖青睞,擲中龜王。蕃薯寮乞龜,除了可以將龜帶回分食祈求平安之外,擲得龜王之信徒亦能奉請大龜媽祖回家奉祀一年,結合「乞龜」與「神明會」型態。
               蕃薯寮「乞龜」活動分一般神龜與龜王,中小型神龜只要擲得「聖杯」即可帶回「吃平安」,明年再加倍奉還,這是各宮廟常見之「乞龜」模式。蕃薯寮元宵乞龜則特製一隻「龜王」供民眾求乞,擲龜王過程緊張刺激,信徒以加碼還願方式,稟告媽祖如擲中神龜將會添加金紙、鞭炮、白米、香油錢若干數量,希望得到媽祖恩選擲得最多聖杯,擲得龜王尚能迎請,「大龜媽」回家供奉一年,這種擲龜王形式在其他宮廟未曾見過,因此每年擲龜王過程,充滿緊張、刺激,吸引大量民眾圍觀、加油打氣,關注和人能雀屏中選,復辦之後近年來火馬數量與鞭炮擲年增加,但原本「除瘟」神的意義,則改變為「求財」目的。

三、射火馬除瘟疫

               蕃薯寮射火馬源自當地洪氏家族,相傳清嘉慶年間瘟疫流傳,當地居民在救助無門之下,只能祈求神明救助,上天乃派遣兵馬前來配合媽祖鎮壓疫情,事後民眾以紙糊紅色馬匹內置鞭炮施放,並焚化紙馬祈求平安。射火馬習俗在1965年順天宮重建後逐漸沒落,2013年起才恢復辦理。

四、面桶炮炸轎

                   蕃薯寮媽夜巡所到之處,居民即以大量鞭炮迎駕,為集中火力製造效果,民眾將短節之排炮堆積在臉盆中,並將神轎抬至臉盆上方點燃稱為「炸轎」。蕃薯寮媽炸轎如同北港迓媽祖之「堆炮」、新港虎爺「吃炮」,其特殊之處乃將鞭炮放置臉盆中施放。
               以大量砲火迎神是全台各地普遍之民俗,但一般都是將鞭炮堆置在地上燃放,並無以容器安裝炮竹,蕃薯寮面桶炮炸轎是在地特有的民俗。
               元月十七日夜巡遶境結束後,媽祖入廟前在地青年輪番上陣,扶持媽祖神轎來回犁轎,直到精疲力盡,才奉請媽祖入廟安座。

叁、蕃薯寮媽祖夜巡文化資產價值評估

一、地方人民高度認同

                   蕃薯寮媽祖夜巡乃水林地區最盛大之廟會活動,是當地民眾自發、自主性舉辦之民俗活動,每年媽祖夜巡期間,當地民眾均主動、積極參與,夜巡所到之處,民眾擺設香案或設立紅壇,並以大量鞭炮、高空煙火接駕,神轎所經之地則由在地村莊男丁輪流接力扛轎,顯現在地民眾高度認同。
                   蕃薯寮媽祖夜巡期間移居外地、出外工作、嫁到外地女兒都會攜家帶眷返回故鄉參與,成為凝聚親情、友誼的動力,當地民眾也延續「辦桌」請客,宴請親友,維續親情、友誼關係。這種吃大拜拜民俗,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全台各地大多消失,蕃薯寮地區則保存良好。

二、反映族群及地方民俗特色

  1. 蕃薯寮媽元宵夜巡,反映當地產業特色,為配合農業生產週期,擇於元宵夜巡以利春耕農作。
  2. 媽祖夜巡神轎必須前往當地所有信徒家中巡視,路線需要遍及每一家戶不能繞道、越過,反映蕃薯寮媽與當地民眾之密切連結。而媽祖夜巡所到之民宅,信徒以大量鞭炮煙火迎接,希望媽祖駐留,神轎則必須等待所有炮火施放完畢方能離開、繼續前進,人神關係宛如親友、家人,並非高高在上凌駕人間,反映人神關係之親密性。
  3. 蕃薯寮順天宮元月十七夜擲龜王型式與眾不同,全台各地擲龜都是擲中聖杯則可取神龜。蕃薯寮順天宮之擲龜王,為避免大龜重量逐年倍增,因此限重量為890台斤,擲龜王民眾則以加碼方式,過程緊張刺激且具地方特色。
  4. 面桶炮則反映當地農村曬稻穀產業,民眾將鞭炮放置臉盆中施放,以集中火炮炸轎,原本是以「堆炮」方式施放,後來因炮火會損壞稻埕,影響收成後曬稻榖,因此才會放入鋁製臉盆施放。
  5. 放火馬原是全台各地普遍民俗,後來逐漸沒落,近年來台北保安宮、台南等地區也恢復舉辦射火馬之習俗,蕃薯寮放火馬早年源自嘉慶年間瘟疫流傳,上天派兵馬來鎮壓的傳說,如今放火馬則是基於「愈放愈旺、愈放愈發」的求財心態,已非原有「祛除瘟疫」之目的。2021年火馬數量達十餘座,已復原傳統民俗儀式。

三、媽祖夜巡保留傳統形式

                   蕃薯寮媽夜巡並沒有固定轎班,也沒有外聘轎伕,而是由在地各戶出男丁輪流抬轎,村民也認為為媽祖抬轎是義務、榮譽,父親年邁就由兒子頂替,以父子相傳、兄弟輪番上陣方式為媽祖抬轎,因此蕃薯寮媽祖雖然沒有固定轎班,卻保留村民親自抬轎,迎請媽祖巡視本庄的傳統。
                   媽祖夜巡活動保存多項具有特色的傳統民俗,諸如:擲龜王的加碼方式;夜巡過程中炮火攔轎;媽祖挨家挨戶巡視神人間互動關係;施放面桶炮、射火馬,都保留傳統形式。蕃薯寮媽夜巡範圍雖僅在蕃薯、山腳二個村落,屬於小區域民俗活動,但在連續三日夜巡中,卻保留自己的在地特色,展現蕃薯寮的人文精神。質言之,蕃薯寮媽祖夜巡,不在其規模盛大、排場豪華,而在於其保留傳統農業村落的生活型態、人神之間的親密連結。

四、順天宮主動積極保存推廣文化資產

               蕃薯寮媽夜巡是水林地區最盛大之民俗活動,主辦宮廟順天宮長期以來致力於夜巡民俗之保存維護,而當地民眾亦全力支持配合,青年人架設網站、組織將軍會,文史工作者參與活動企劃、紀錄,使媽祖夜巡成為大家共同的事,在地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媽祖夜巡民俗代代相傳不輟。
               順天宮為保存宗教文物,正在興建文物館,典藏展示「立身媽祖」、「匾額」、「籤印、大符木雕板模」、「香爐」等珍藏文物。可見廟方具有保存維護、教育推廣文化資產之觀念,並落實文資保存之實際作為,適合認定擔任文資保存團體。今年順天宮第三度提報夜巡民俗文資,並已針對前二次缺失全部改善,建議登錄雲林縣民俗文化資產。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