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令
燈火輝煌慶元宵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為臺灣民間重要節日之一。源自西漢時期祭祀「太一神」,後結合佛教「燃燈表佛」與道教「天官大帝」聖誕,成為民間重要節日。佛教的燃燈敬佛流傳至今成為上元節提燈、賞花燈、點光明燈等民俗,而道教慶祝天官誕辰則演變為各種「鬧元宵」民俗活動。

                中國的元宵節主要有吃元宵、觀燈、燈謎、走百病(過橋解厄)、摸門釘求子、迎紫姑、偷青菜等民俗,臺灣上元節並沒有吃元宵、走百病等習俗,主要仍是以「燈」為主題,全臺各地都有舉辦元宵燈會活動。燈代表光明,且燈台語為「丁」諧音象徵「添丁」,因此上元前夕各宮廟會吊掛花燈,民眾也會去寺廟點光明燈(功名燈),祈求前途光明或金榜題名。傳統習俗婦女會在上元夜在花燈下穿越祈求添丁,是謂「軁(nǹg)燈跤生????脬(lān-pha)」(生男兒)。
                上元節自古以來就是浪漫的節日,歐陽修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在描述月色明媚花燈優美的元宵夜,青年男女在燈下相會的浪漫情愫,因此上元也是傳統的情人節,未婚青年可假藉賞花燈,製造約會認識異性的機會,或趁機與心儀的對象約會,共度月圓、燈美的浪漫元宵。
                至於沒有對象的女子則可在元宵夜去「偷挽蔥,嫁好翁」或「偷挽菜,嫁好婿」;未婚男子則要「跳菜股,娶好某」,祈求找到好對象。由於偷挽蔥、跳菜股都是在菜園中進行,如此就能使未婚男女在菜園裡不期而遇,製造相識、交往的機會。
                臺灣的上元節也有許多的節俗,例如「提燈遊行」;「猜燈謎」的智力遊戲;「聽香」偷聽別人說話內容占卜吉凶;向神明「乞龜」分享平安等共同的習俗。而全臺各地也有其特殊的民俗活動,這些元宵民俗反映當地的歷史背景與人文風情,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俗特色。


中國元宵節習俗
              作為新年第一個月圓夜,「燈」是元宵節的特色與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仔燈」,鼓架以竹篾編成各種造型,外表以布或紙糊造型近似鼓鑼,燈具有光明與添丁之意,原為漢代因弘揚佛法而於此日燃燈表佛,此習俗由宮廷流傳至民間,並在唐代倡導下越趨盛大,因此上元節當日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各地廟宇舉辦各式燈會活動,如賞花燈、提燈、猜燈謎、戲曲表演、雜耍技藝等趣味活動。

一、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源於宋朝,相傳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張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解,若猜中謎底則敲打三聲通鼓,鼓聲「咚」與「通」諧音,並發放獎品。在元宵節活動中,猜燈謎具有濃厚文化氣息及意義,深受民眾喜愛。

二、吃元宵

              中國大陸吃元宵從南宋時代開始流行,內餡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用糯米粉包裹為圓形,以湯煮、油炸或蒸食。最早元宵稱為「浮元子」,經營生意者美其名為「元寶」。

三、送燈、摸門釘

              在仰賴勞力、重視繼承香火的農業社會中,重男輕女是民間普遍的觀念,因「燈」與丁諧音有生男孩之意,元宵節這天母親送已婚女兒花燈,藉此祈望女兒可早日添丁,稱為「送燈」;此外已婚婦女在元宵節當日會到城門的正陽門觸摸銅門釘,其「釘」與「丁」同音,意在祈求家中人丁興旺,稱為「摸門釘」。

四、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為游百病、散百病、走三橋,此習俗為明清時期婦女在元宵節夜晚相約結伴出遊,地點通常在城牆邊、橋上或郊外,希望透過橋下的流水將厄運或疾病等帶走,以求健康平安。

五、迎紫姑

              相傳紫姑原是一位在正月十五日遭原配欺凌致死的小妾,天帝因同情而將其封為廁神,民間在元宵節即有「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婦女在這天夜晚將稻草、布袋做成紫姑的肖像,在廁所、豬圈或廚房邊燒香祭拜迎接紫姑,並占卜今年家中運勢的好壞。


臺灣元宵節習俗
              臺灣上元節並沒有吃元宵、走百病等習俗,主要仍是以「燈」為主題,全臺各地均有舉辦元宵燈會活動。自古以來中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因傳統社會女性不宜隨意在夜裡外出遊走,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提供未婚男女相識的機會,期望在燈會中認識異性。

一、賞花燈、燈會

              花燈是種具有古色古香氣息的藝術品,製作過程須富有巧思,且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廟宇中、庭院下處處皆掛有燈籠,燈籠除有照明之用,其製作精緻的手工、雕琢紋路的精巧更值得觀賞。燈會是結合民俗節日與休閒娛樂的活動,元宵燈會除達到觀光目的外,也讓民眾欣賞花燈工藝之美。

二、猜燈謎

              燈謎俗稱「燈虎」,謎語內容曲折,隱寓詼諧逗趣,是一門益智有趣的文學藝術。早期民眾將謎題掛在花燈下供人猜射,稱為「射燈虎」,猜中則贈予禮品;有些廟宇則設置鑼鼓,讓兒童蒙眼前進敲擊,擊中則贈送獎品。

 三、軁(nǹg)燈跤生????脬(lān-pha)

              花燈在臺灣稱為「鼓仔燈」,骨架以竹蔑編成各種造型,外表以布或紙糊成。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的涵義,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往昔元宵節婦女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軁(nǹg)燈跤生????脬(lān-pha)」。在仰賴勞力、重視繼承香火的農業社會中,重男輕女是民間普遍的觀念,因此象徵男丁的花燈也就成為婦女添丁的希望所繫。

四、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跳菜股,娶好某

              臺灣舊俗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會在元宵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菜,祈求未來家庭幸福;未婚男子則要「跳菜股」,祈望娶到好老婆。此外民間俗信男人在元宵夜愈晚睡覺將愈長壽,祈求自己長命百歲。

五、乞龜

              臺灣各地廟宇在元宵節舉行「乞龜」祭典,由各種材料製成米龜、麵線龜、糕仔龜、糖龜等神龜,由信徒擲筊乞得神龜後供奉在神案上再分切給親友吃平安,來年則須加倍奉還,於是神龜體積乃逐年增加。乞龜願雖不具強制力,但通常沒人敢言而無信,信仰的力量使乞龜信徒信守承諾,發揮人性的自覺。

 
表1 臺灣各地元宵節民俗祭典
宜蘭縣 五結利澤簡走尪
臺北市 士林、內湖夜弄土地公
新北市 平溪天燈節
野柳神明淨港
苗栗縣 後龍慈雲宮攻炮城
苗栗????龍
南投縣 竹山社寮紫南宮借金
臺中市 東勢新丁粄
彰化縣 花壇白沙坑迎花燈
雲林縣 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
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
水林番薯寮媽元宵夜巡
臺南市 鹽水蜂炮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屏東縣 海豐巡男丁(燈)
佳冬「做福拜新丁」
臺東縣 炮炸肉身寒單爺
連江縣 馬祖擺暝扛乩遶境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