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祭儀
舉頭三尺有神明─淺談台中地區民間信仰概況

                台灣的宗教種類繁多,重要者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一貫道,其中最普遍的是結合不同宗教於一體的「民間信仰」或稱「通俗信仰」。
                所謂「民間信仰」是指融合佛教、道教和民俗信仰的宗教,既無明確教義、經典,更不需入教儀式(如受洗、皈依),且以泛神崇拜為特色。因此,台灣多數廟宇都是「神」口眾多,通常主祀某一主神,同時配祀眾多神明,而民眾咸信「有拜有保庇」,因此無論任何宗教的神明,都能共聚一堂,共享香火,因此民間信仰是一種極具包容力的信仰體系。
                民間信仰的祭祀對象多元,若以性質區分,含括了對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海洋、樹木岩石的「自然崇拜」及對祖先、英雄、厲鬼等的「亡靈崇拜」構成天神、地祇、人鬼、物魅等信仰,並通過擬人化方式,形塑出各式各樣的神靈,成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樣貌。
                宗教信仰反映社會變遷,契合時代需求是民間信仰最大的特色,《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乃古代帝王對農業神祭祀,突顯出農業的重要性。東漢後期隨著佛教的傳入,民間信仰吸納了因果輪迴觀念;宋朝以後,則在帝王的旌表與賜匾褒揚下,由傳統的自然崇拜轉向以鬼神為祭祀主體。而民間信仰的特點也顯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漢人拓墾台灣是「官未闢而民先墾」,明天啟至清乾隆時期政府實施海禁、禁止人民渡海或攜眷來台,然而閩粵地區地狹人稠,加以戰亂、飢荒連年,政府禁令根本無法阻擋「唐山過台灣」的偷渡潮。在船隻簡陋,沒有氣象預報、缺乏通訊器材的惡劣環境下,橫渡黑水溝自是危機重重。這段時期水仙尊王、媽祖、玄天上帝等航海之神成為移民渡海的心靈依靠。
        在漢族移民拓墾過程中,每開發一個地區,都會建立土地公廟來保護家園,發展至今各村里都有土地公廟,且各廟宇無論主祀任何神明都有配祀土地公,使得土地公成為台灣數量最多的神祇。

                拓墾時期除了原住民的抗爭,不同族群為爭奪土地、水源也引發各種爭鬥,例如漳泉拼、福佬與客家械鬥、頂下郊拼等分類械鬥。其次又因官員的無能、貪瀆,造成「官逼民反」,台灣向有「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之說,不斷地反亂事件,又無政府的保護,民眾祇能仰賴神明的庇祐,因此族群守護神,如漳州人奉祀開漳聖王、泉州人的廣澤尊王、安溪人的清水祖師、同安人的霞海城隍和客家人的三山國王等信仰也因應而生。
                除了族群的族群守護神,移民定居後也因著產業之別而發展行業神信仰,如農民奉祀神農大帝、漁民拜媽祖、工匠奉祀魯班公、傳統戲班,供奉西秦王爺或田都元帥。而民眾因特殊需求也祭拜專業的神明,如為了祈求男丁拜註生娘娘,為求生產順利拜臨水夫人,為保祐兒童平安長大而拜床母、七星娘娘,神明各司其職且分工精細。神明除有分工之外,也為因應信徒需求也有分身,如大媽、二媽、三媽等分身。
                一九八O年代,台灣因大家樂的盛行,也帶動陰神信仰的崛起,民眾為了「求明牌」而向有應公、大眾爺、水流公、姑娘廟等陰廟祈求偏財,因民眾堅信正神不會洩漏天機,於是轉拜濟公或陰神問明牌。造成陰神信仰的興盛。
        類似的「功利性」心態也出現在近年來的財神信仰。當台灣由農業轉變成工商業社會,民眾都期盼能財源廣進,財神於是成為熱門神祇,就連守護地域平安的土地公,也發展出借錢母、發財金、摸元寶等民俗,而原本鎮守宮廟的虎爺也因信徒相信虎爺會「咬錢」而兼具財神功能。

                另外,神明的神格與屬性也因著環境、地域而產生變化,如媽祖原為航海之神,臺灣最早的媽祖廟均面向大海、河口,現在臺灣的媽祖廟無所不在,媽祖的業務也無所不包,信徒舉凡健康、考試、事業、生育、農事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媽祖從原先的海神信仰成無所不能的全能之神。
       
                變異之外,也有新神及新興信仰的生成,例如因應台灣的特殊拓墾背景而產生神祇,像是因漢人侵占原住民土地而衍伸出「地基主」崇拜,因民變事件,清廷徵召客家人平亂,為褒揚戰死之客家族群而有「義民爺」信仰。其次取材自民間神話與傳說故事的神祇:例如劫富濟貧的義賊廖添丁、「嘉慶君遊台灣」中護駕有功的李勇將軍、源自民間戲劇及電視連續劇中的包青天等,在造神運動的推動下,受民眾景仰而建祠立廟宇,成為新興的神明。這些變異現象同時反映台灣社會獨特的人文特色。
                百年來台灣的宗教信仰,隨著時代的演變,許多大陸來台的神明都有「本土化」的現象,如原鄉族群守護神不再限定特定族群奉祀,媽祖已不僅是航海神而成為全能之神。而王爺的職務也不再是驅逐瘟疫,而成為庇佑鄉里之神,燒王船則成為「平安祈福」的慶典。近年來由於社會的多元分工,保佑專業的神明有後來居上的現象,例如專司姻緣的月下老人、保佑財利的財神和負責考試的文昌帝君,都成為當紅神明。而傳統農業社會普遍的信仰,如神農大帝、灶神……則有式微現象。
        綜觀百年來台灣民間信仰,都因應不同時代背景、社會型態、經濟產業而發展出不同信仰模式,台灣自漢族拓墾至今,在每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宗教信仰總是撫慰著每一個受創的心靈,陪伴焦慮、無助的信徒,度過艱苦困頓的歷程,成為安定社會的主要力量。

                台中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信仰也是「民間信仰」,多數宮廟同時奉祀不同宗教之神佛,信徒也同時祭拜各教神明,而純粹佛教、道教的宮廟反而不多,顯現佛道融合的信仰特色。
                按台中市民政局登記宮廟奉祀主神統計,台中地區奉祀主神超過百坐的宮廟,涵蓋各個宗教,其中數量最多的當然是「土地公廟」(福德正神),土地公相當於人間之村里長,各村裡必建有土地公廟庇護社區里民,除外凡人煙所至之山林、田園、河川、水深地,皆有土地公廟,全台各地土地公廟數量居全國之冠。其次,則是王爺、媽祖和釋迦牟尼。台中地區主祀王爺的宮廟分別有奉祀三府、五年、五府或單一姓氏王爺,並非單一王爺系統,而王爺姓氏則包涵許多不同姓氏。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台中地區的媽祖民俗活動也具有特色,其中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國家指定重要民俗;萬和宮老二媽省親、萬和宮字姓戲、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大庄媽進香回鑾、梧棲走大轎(梧棲朝元宮、浩天宮)、新社九庄媽過爐,則是市府登錄之民俗文化資產。此外,大里福興宮、豐原慈濟宮保存許多珍貴宗教文物,神岡社口萬興宮是平埔媽,萬春宮藍興媽見證台中歷史發展。大肚萬興宮「飛天媽」有神奇傳說故事,六房媽會則反映雲林鄉親移居台中的現象。
                台中主祀釋迦牟尼的寺廟也多達112座,其它佛教信仰神佛主祀觀音菩薩有80座;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各16坐,藥師佛7座,顯現佛教信仰在台中的興盛。而道教宮廟包括主祀玉皇大帝(21座)、玄天上帝(48座)、關聖帝君(34座)、三太子(29座)、王母娘娘(20座)、張天師(13座)、三官大帝(12座),此外也有主祀太乙真人、太上老君。以上佛道神佛都是全國性,跨族群信仰,因此主祀宮廟眾多,但一般民眾通常沒有佛道之分,所謂「有拜有保庇」,信徒也並非隸屬單一宗教信仰。
                此外一貫道的代表性神佛,如明明上帝在台中有15座宮廟,主祀彌勒佛也有12座,代表一貫道信仰在台中地區也佔有一席之地。
                以台中市民籍貫結構分布,大致海線地區是泉州移民,屯區以漳洲移民為主,近山地區則屬客家籍,反映在信仰上就有許多不同族群的守護神,包括泉州族群的廣澤尊王、清水祖師、靈安尊王;漳州族群的開漳聖王、輔順將軍;客家人的三山國王,不同族群守護神匯集台中,象徵台中是多元族群共生、共存的現象。
                從行業保護神的奉祀則可看見台中各行各業的發展,早期農業社會人民以農耕維生,仰賴農業神庇佑,台中地區主祀神農大帝(五穀王)共有9座,台中號稱文化城,不少文人雅士聚集,因文化需求,文人、學生敬奉的文昌帝君廟有16座之多,此外手工藝師的守護神巧聖先師(魯班公)、荷葉先師;戲班供奉的戲神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等神紙,全部匯集台中護佑各行各業。
                自漢族移民拓墾台中以來,即亦常發生天災、械鬥、反亂、瘟疫事件,例如:臺灣史上最嚴重的兩次震災墩仔腳、921地震震央都在台中地區,其次漳泉械鬥、閩粵械鬥台中也未能僥倖;而台灣三大反亂事件中,林爽文與戴潮春是台中人,因天災、械鬥、反亂事件,造成多數死傷,反映出台中的陰神信仰,台中主祀陰神廟宇包括七將軍、大眾爺(媽)、靈魂公、姑娘廟、萬善爺、水流公、百姓公,而金聖宮與同興宮則屬平埔族陰靈等,但多數陰廟未向政府登記,種類眾多的陰廟反映漢族居民拓墾台中的艱辛過程,付出極大的代價。
                特殊信仰方面如沙鹿福興宮主祀王勳,王勳是沙鹿人,武功高強、行俠仗義,曾在當地圍剿盜匪倍受尊崇,攻打林爽文起義時被封為「平海大將軍」,事敗後遭清朝俘虜,押至鹿港處決。死後被當地民眾奉為神明祭拜。
清水漢民祠(廖添丁廟)所奉祀的是傳說中的「義賊廖添丁」。廖添丁(1883-1909)出生於清水秀水里,是犯案累累的慣竊,因偷
                     取日本警察槍枝又偷竊台北富商,最後在台北八里荖阡坑遭殺害。廖添丁的事蹟在講古、戲劇的渲染下承為劫富濟貧、抗日的民族英雄,與史實有極大落差。在新北八里、台中清水均有其宮廟,成為特殊的民間信仰。
                綜觀台中地區的宮廟可發現台中信仰極為豐富、多元,各種神明、不同族群、行業守護神多聚集在此,亦有在地特殊神明,反映台中多元、包容的文化現象,且在每一個時代皆能庇護台中人,待給民眾希望和信心,成為台中居民的心靈依靠。
             《眾神護台中》旨在介紹台中地區較重要、特殊或具代表性的宮廟神明,撰稿作者都是長期研究台中宗教信仰的學者專家或在地的文史工作者,透過他們深入淺出的敘述,讓台中市民認識當地信仰的神明,並瞭解宗教民俗的源流及開發過程,期望讀者、信眾不再只是「夯香綴拜」(拿香跟著拜),更能了解宗教信仰的內涵和意義。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