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
電音三太子探源
壹、緒論

              哪吒三太子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祂活潑、可愛的造型,俏皮的模樣一直深植民心,是最平易近人的神明。近年來三太子神偶結合現代電子音樂,將傳統信仰融入熱門音樂,跳起街舞形成神聖與世俗、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現象,電音三太子變成最具臺灣特色的民俗藝陣。
              早在電音三太子形成之前,臺灣的三太子就以戴墨鏡、拿玩具、騎機車,溜滑板等方式出現。2000年左右,三太子開始結合電子合成音樂,形成電音三太子,這種既神聖又世俗的表演方式,立即風行全臺,成為各地太子神偶團體模仿的對象。2009年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開幕晚會,三十二尊哪吒神偶,頭戴LED燈圈,騎著現代風火輪——機車進場,配合〈你是我的花朵〉的音樂勁歌熱舞,立刻造成震撼,自此「電音三太子」風行全國也流傳海外,成為最具「臺客」意象的表徵。
              近年來電音三太子,已成為臺灣民間最夯的新陣頭,無論是宗教廟會、尾牙晚會、公司開幕、商品促銷、競選活動,乃至官方舉辦的臺北花博、聽障奧運會、兩岸交流,處處都可見到三太子隨著現代熱門音樂跳街舞。各種周邊商品如:三太子公仔、書包、T恤、香火袋、布偶也充斥坊間。2009年起,新營太子宮舉辦「全國電音三太子競技擂台賽」,電音三太子也成為流行文化之一,神明比賽跳舞,是民間信仰前所未有的突破。
              由於三太子年輕、活潑的形象,沒有一般神明神聖、崇高的不可侵犯感,因此在諸神信仰中只有三太子可以不受傳統信仰的束縛,裝可愛、跳電音。電音三太子呈現臺灣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文化的整合,祂不僅是傳統信仰結合現代音樂,更代表臺灣的活力與創造力,象徵臺灣文化發展的無限可能。
 
貳、哪吒三太子的原始形象

              哪吒原屬佛教信仰,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天王毗沙門(多聞天王)的第三子。根據《毘沙門儀軌》記載:「奉佛敕令第三子哪吒捧塔隨天王。」、「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1]
              四大天王乃是佛教護法神,北天王是北方的守護神,哪吒原本也是佛教的護法神,跟隨多聞天王擔任護法。至於哪吒原本的形象,根據明刊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說: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磐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2]
 
              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已有哪吒鬧東海殺九龍,射死石磯娘娘之子,又殺石磯,李靖怒,哪吒遂割肉刻骨還父,真靈歸於世尊之側;世尊以其能降魔,故「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於是法力高超、神通廣大,變化無窮,諸魔盡為所降,故玉帝並封之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命其永鎮天門。[3]
 
參、《西遊記》、《封神演義》與民間戲曲中的哪吒

              臺灣民間對哪吒的認知,顯然多來自《西遊記》、《封神演義》或傳統戲曲之劇。《西遊記》第四回:「玉帝封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八十三回敘述:三太子下海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抽龍筋,李靖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乃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靈魂至西方極樂世界求告佛祖,佛祖乃以蓮花化身,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方得性命。後來哪吒要殺李靖報仇,李靖求助佛祖,佛祖乃賜給天王黃金寶塔,並要哪吒以佛為父,解消父子之間的仇恨。[4]
              《封神演義》關於哪吒故事,分別在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磯」、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其故事大意是:哪吒乃「靈珠子」化身,投胎李靖夫人殷氏之腹轉世,殷氏懷胎三年六個月產下一團肉球,李靖以劍刺之,竟跳出一個娃兒,手套金鐲(乾坤圈)、腹圍紅綾(混天綾),此時太乙真人至李府收為徒弟並命名為哪吒。哪吒七歲時至九彎河,取出七尺混天綾沐浴洗滌,不意撼動東海龍宮,東海龍王派巡海夜叉李艮上岸查看,竟被哪吒以乾坤圈擊殺,龍王三太子敖丙前來興師問罪,又被哪吒打死,且抽其龍筋,欲贈與李靖做腰帶。東海龍王化身到陳塘關找李靖理論,表明將上奏玉帝主持公道,不料哪吒先到南天門攔截,又將龍王打傷並剝其鱗片。
              此事未了哪吒又取陳塘關鎮關之寶乾坤弓、震天箭,誤殺石磯娘娘之徒。李靖帶領哪吒前去聽候發落,哪吒又與石磯娘娘起衝突,幸得太乙真人收服石磯。
              東海龍王受盡羞辱之後,乃聯合四海龍王上奏玉帝,欲來捉拿李靖夫婦,哪吒為避免連累父母,乃「剖腹、剜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
              哪吒死後託夢其母,在翠屏山為其立廟享煙火,但李靖怒斥其「生前擾害父母,死後愚弄百姓」,乃搗毀哪吒金身、焚毀廟宇,哪吒無依只得求助師傅太乙真人,太乙乃以蓮花化身為其重塑形體,並賜其火尖槍、風火輪,作為防身武器。
              哪吒蓮花化身後到陳塘關尋父報仇,李靖被追殺至走投無路,幸得燃燈道人以寶塔鎮壓哪吒,方迫使父子相認。
              《封神演義》第三十六、三十七回則敘述哪吒奉太乙真人之命,助姜太公消滅商紂。因哪吒身配寶物,驍勇善戰,在武王伐紂征戰中,屢建奇功。[5]
              臺灣傳統戲曲中,包括歌仔戲、北管戲、布袋戲、皮影戲和唸歌說唱都有《哪吒鬧東海》的劇目,但所有劇種都只演到哪吒蓮花化身為止,哪吒尋父報仇、父子衝突等情節,在臺灣傳統戲曲、唸歌說唱中完全闕如。或因臺灣民眾無法接受「父子對立」、「尋父報仇」的觀念,此乃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所有劇種,均未演出此段父子衝突情節,而是以「蓮花化身」作為結局。
 
肆、臺灣的哪吒信仰

              哪吒是臺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但一般信徒都將哪吒視為道教神明,完全脫離佛教的關係,徹底道教化、中國化,而佛寺中亦無供奉三太子。哪吒純粹是以小說、戲曲中的形象呈現。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哪吒涵蓋三種職務,一是五營兵將總司令——中壇元帥;二是兒童守護神;三是職業駕駛、輪胎業者的行業神。

一、中壇元帥

              臺灣民間宮廟幾乎都有供奉三太子,因哪吒乃五營之中,統領神兵神將的「中壇元帥」,率領五營兵將護衛鄉里。
              所謂五營指東西南北中營,意即主神分派到轄區鎮守的神兵神將,五營兵將有以文字、圖繪、偶頭或旗幟代表,各營則以東營青旗、西營白旗、南營紅旗、北營黑旗、中營黃旗象徵。安營的方式則分外營與內營,外營是在境內四方建小祠安營,內營則在宮廟中供奉五營,而神兵神將的統領,就是中壇元帥的哪吒。
              哪吒以兒童造型統領五營兵將之觀念,源自三出處。其一,哪吒原為佛教護法神,故擔任神兵神將之統帥。其二,在《封神演義》書中,哪吒奉太乙真人之命助姜太公滅紂戰功彪炳,故能統領神兵。其三,《西遊記》小說中,哪吒神通廣大降伏眾妖魔,因此成為五營兵將的總領是其來有自。

二、兒童的守護神

              哪吒的造型是年少可愛的兒童形象,因此哪吒在臺灣又被賦予兒童守護神的聯想,原本民間的兒童守護神是七星娘媽、婆姐、床母等諸神,哪吒成為庇佑兒童之神,純粹與其童神之造型有關,而哪吒造型是源自《西遊記》、《封神演義》,既是幼童形象,自然與護佑兒童相關,因此又被賦予兒童守護神的職務。
              由於哪吒乃兒童造型,民間祭拜三太子的祭品也與其他神明截然不同,包括糖果、餅乾、棒棒糖等兒童零食,與一般神明所使用的牲醴、四菓不同,此外信徒也會以玩具、奶嘴為供品,其中又以男孩愛玩的陀螺、手槍等玩具為主,是以兒童人格特性奉祀哪吒。
              哪吒在臺灣演變成為兒童守護神,因此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途中,民眾常以家中兒童使用過的奶嘴交換三太子嘴中所含之奶嘴,藉以保佑孩子平安「好搖飼」。此乃世俗物質神聖化的典型,神明所使用過的物品,當然具有庇佑信徒的功能,例如:大甲太子團為了應付眾多家長要與三太子交換奶嘴,因此準備大量全新的奶嘴供兒童家長索取,否則沿途民眾與三太子交換奶嘴,等於各家兒童交換奶嘴,衛生問題恐有疑慮。

三、職業駕駛、輪胎業者行業神

              臺灣的各行各業都有所屬的行業神,例如:屠宰業者拜玄天上帝、工匠拜巧聖先師、戲班拜西秦王爺或田都元帥等。臺灣的汽車、輪胎業,源自日治時期,終戰之後才普遍發展。臺灣在經濟起飛後,汽車數量暴增,職業駕駛人眾多、輪胎行業林立,許多職業駕駛都會在車上奉祀一尊三太子神像,尤其以遊覽車、卡車、貨櫃車司機最普遍,奉祀的三太子通常是小型神像,固定在前座擋風玻璃下方,讓三太子可以查看前方路況,而職業駕駛人每天開車前總會先上香祭拜,祈求三太子保佑行車平安。
              輪胎業者供奉三太子則都是在店中或工廠奉祀神像,並非供奉在家中的神案上,通常是獨立供奉在修車廠或輪胎行店面。每天廠房開門營業之前,也要為三太子上香後才開工。
              駕駛人和輪胎業者供奉三太子,顯然是導源自三太子腳踩風火輪的造型,風火輪造型如同輪胎、方向盤,因此產生駕駛者與輪胎的聯想。傳統行業神中,行車業者本是以九天玄女為行業神,據傳九天玄女曾經為黃帝製造指南車打敗蚩尤,但在臺灣民間三太子的名氣顯然勝過九天玄女,加上風火輪與輪胎業的聯想,於是三太子就「約定俗成」的成為司機、輪胎業的行業神。
 
伍、電音三太子的形成

              電音三太子的形成約在2000年前後,它原本是以傳統的三太子神偶加上童謠、流行歌曲或熱門音樂,這種演出型式在當時成為時尚,民間太子團常以現代音樂、器物結合三太子神偶表演,但當時並無「電音三太子」之名稱,2006年因臺中市「臺客嘉年華」活動,才定名為「電音三太子」。
至於電音三太子的起源年代與創始團則有三種說法:

一、北港太子會從童謠到電音

              根據北港太子團聯誼會李忠斌的說法,太子會在1989年創團之初,參與北港媽祖遶境時,太子會即嘗試以〈兩隻老虎〉、〈一隻蛤蟆〉、〈火車快飛〉等兒歌做為三太子表演的配樂,後來太子會又引用范曉萱的〈健康歌〉[6]、鄭秀文〈眉飛色舞〉[7]、張震嶽〈愛的初體驗〉[8]、阿雅的〈剉冰進行曲〉[9]等節奏輕快的舞曲,結合三太子跳熱舞,之後也大量引用伍佰[10]所演唱的〈素蘭小姐要出嫁〉、〈你是我的花朵〉等歌曲,以及當時流行的熱門音樂,如:〈sorry sorry〉、〈nobody〉等外國音樂配舞,北港太子會每回出陣,都以勁歌熱舞結合三太子表演,形成三太子跳街舞的表演型態。其最初的靈感則是來自張震嶽的〈愛的初體驗〉,太子團嘗試將搖頭樂結合三太子表演,至於「電音三太子」的名稱,則是在20063月,在臺中市國家音樂廳預定地舉辦第二屆「臺客搖滾嘉年華」[11]前夕,在臺北召開記者會,北港太子會應邀參加記者會演出,為了新聞炒作才賦予「電音三太子」的名稱[12],因此,北港太子會是最早跳電音三太子的團隊。

二、朴子電音太子團「戰鬥舞」起源說

              朴子電音太子團成立於2006年,供奉的三太子分靈自新營太子宮,電音三太子是太子會附屬團體。根據朴子電音太子團團長張啟原之說,在電音三太子形成之前,太子團出陣演出時就以手提音響播放熱門音樂,結合三太子跳舞,2004年團員在網路上看到「麻辣天后宮」節目中,貓董俱樂部表演「戰鬥舞」覺得十分有趣,太子團團員阿傭即仿效舞步,以三太子神偶跳戰鬥舞,效果絕佳,自此開始三太子跳戰鬥舞。
              2005年「鹽水蜂炮」廟會,太子團出動十三尊三太子齊跳戰鬥舞,當時有美國觀光客將現場拍攝三太子跳戰鬥舞的畫面PO上網站,結果造成轟動[13]。許多媒體紛紛前來採訪,自此奠定「電音三太子」的名號。此後團長阿原聘請專業製作混音,創新舞步,不斷融合各種音樂、舞蹈,開創出電音三太子的獨特表演,因此,朴子電音太子團跳「戰鬥舞」就是電音三太子的始祖。

三、九天民俗技藝團的電視節目說

              九天民俗技藝團創立於1995年,團址位於大肚山上,是臺灣少數專業的陣頭表演團體,早期團員多由中輟生、更生人所組成,19962003年間,九天每年7月都背著三太子「環島苦行」,2004年更以步行背鼓方式登上玉山,2011年九天參加「行者三太子——挑戰撒哈拉沙漠」活動,背著三太子橫越撒哈拉沙漠,讓臺灣的三太子跑上國際舞台。2012年《陣頭》電影將九天的故事搬上銀幕,使臺灣民間陣頭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根據九天團長許振榮之說,九天最初是以土地公、神童、濟公等神偶,配合現代音樂表演。因為臺灣的神偶原本沒有音樂伴奏,演出時神將走位、動作都很單調,因此,九天神偶才加入現代音樂演出。20023月,三立電視台「在台灣的故事」在臺中清水紫雲巖錄製節目,其中一段是神偶表演,當時由主持人孫協志與九天團員許懷文扮土地公神偶,並且播放熱門音樂跳舞,之後九天就將神童、三太子、土地公等神偶表演,以臺語、國語、外語熱門音樂配舞,形成神將跳街舞的獨特風格。[14]
              按九天之說,電音三太子是為配合節目錄製而創造,原本只是以傳統神偶結合熱門音樂跳舞,但並無「電音」之名稱。
 
陸、電音三太子起源探討

              電音三太子的起源,不能以某一太子團在某年所「發明」電音三太子來下定論。綜觀電音三太子的形成,應是集體創造,歷經數年醞釀、發酵,民間太子團普遍援用,才逐漸成形的結果。從電音三太子的發展歷程,可概分為醞釀期、形成期、流行期三個階段探討。

一、醞釀期——二○○六年之前

              早在電音三太子形成之前,民間廟會中的三太子就有戴太陽眼鏡、吸奶嘴、拿玩具槍的造型。當時三太子也常以溜滑板、穿溜冰鞋、騎機車方式出場。民間太子團也嘗試以童謠、流行歌曲、熱門音樂,配合三太子表演,這段時期尚無「電音三太子」之名稱,但已有電音三太子的演出型式。
              由於三太子原本就有活潑、可愛、頑皮等特質,因此三太子具有各種發展的可能性,這種通俗、親切的特質也成為電音三太子的基本條件,在此基礎背景下,終於發展出結合傳統信仰與電音流行文化的「電音三太子」。
              從學位論文查證,2004年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許炳坤的《臺灣民間哪吒太子信仰研究:以新竹市為例》[15]論文中,並無「電音三太子」之名,可見當時「電音三太子」名稱尚未形成,或並未普及;至2008年,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楊鎮吉《論「臺客搖滾」的後殖民與次帝國意涵》[16]碩士論文中,則已出現「電音三太子」之名稱,可見「電音三太子」之名乃形成於20042008年之間,或說在此期間,電音三太子成為共同的稱謂。

二、形成期——關鍵的二○○六年

              從北港太子會、朴子太子團、九天民俗技藝團的訪談中,20022006年是電音三太子的形成期,北港太子會在此期間開始大量引用流行歌曲,奠定電音基礎;朴子太子團則跳「戰鬥舞」,且因美國觀光客將演出影片PO上網站,一鳴驚人造成轟動,九天也在此期間因錄製電視節目,開始以三太子等神偶跳熱門舞蹈。
              2006年之前,民間太子團早已結合流行音樂跳舞,但並沒有特定名稱,而在2006年這種獨特的演出型式,才正式被命名為「電音三太子」,並被「約定俗成」,成為普遍認同的稱呼,同時也開始在民間迅速流傳,成為流行風潮,因此電音三太子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而2006年在臺中市舉辦「臺客嘉年華」,定名為「電音三太子」,則是北港太子會與朴子太子團共同表演的說法。至於哪一團第一次跳電音三太子,恐怕無法查證,也無必要追溯。總之,三太子結合流行、熱門音樂可以說是當時代時勢所趨。無論童謠、流行歌曲或電音,傳統三太子跳街舞都是電音三太子的濫觴,在此風潮下,終於形成電音三太子的流行。

三、發展期——二○○九年之後
              20097月,高雄市主辦世界運動會,開幕晚會由臺北藝術大學策劃[17],決定將臺灣特有的廟會活動納入晚會表演,當時規劃將神將、十二進士、娘傘、神轎於開幕晚會上表演,此外也規劃三十二尊騎機車的三太子出場,當時廟會陣頭是委託左營城隍廟負責,三太子表演則委託「高雄哪吒會館電音三太子團」專責訓練左營高中學生擔任演出。為了使場面壯觀,臨時向嘉義市神偶製造廠商吳春星神偶訂製五十尊三太子神偶,當時最擔心的是三太子在夜間騎機車,演員會因視線受限而發生擦撞,再則不確定民眾能否接受電音三太子在世運會中演出。
              世運開幕晚會,當三十二尊太子騎著機車,配合〈你是我的花朵〉樂曲,呼嘯入場,頓時之間撼動全場,那是我們所熟悉的臺灣廟會場景、本土的陣頭、三太子、神將,感動全國民眾的心靈,這是最具臺灣特色的表演藝術。高雄世運開幕晚會之後,電音三太子儼然成為臺灣意象的表徵,從此,在臺灣各地廟會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種「俗又有力」的電音三太子,在廟埕、在街頭,配合電子舞曲跳熱門舞蹈。
              臺灣的電音三太子似乎成為臺灣廟會文化的代表,九天的三太子登玉山、環島苦行,橫越撒哈拉沙漠,朴子電音三太子也應邀到海外演出,臺北大學學生吳建衡則背著三太子到印度、埃及、美國、非洲表演。此外,2009年洛杉磯道奇球場上由臺灣的三太子為球賽開球,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澳洲墨爾本、紐約林肯文化中心,都出現臺灣電音三太子勁歌熱舞的場面,電音三太子儼然成為臺灣陣頭文化的新圖騰。

四、未來的電音三太子

              目前臺灣的電音三太子表演團體,仍繼續援用美國、日本、韓國及臺灣的流行歌,例如當謝金燕的〈練武功〉、王彩樺的〈保庇〉推出後,電音三太子立即引用;其次,電音三太子也跳「踢踏舞」、歌劇天鵝湖和韓國「騎馬舞」,只要是熱門、流行的項目,三太子便立即引用,追隨時代潮流。此外,三太子的造型也在不斷創新改變,各式Q版三太子爭奇鬥艷,在臺灣廟會中,三太子不僅跳電音熱舞,也騎沙灘車、打戰鼓、吊鋼絲從天而降,凡是新潮、時髦的流行文化,三太子都會嘗試融合。
 
柒、結論:三太子的象徵意義

              早在電音三太子形成之前,臺灣廟會就經常可見七爺、八爺、千里眼、順風耳、土地公、濟公、神童、元帥等神偶,隨著廟會陣頭遊行,當時三太子與其它神將都是以北管、八音等傳統戲曲配樂,所踩步伐則是宗教科儀通用的七星步、八卦步,是神靈的象徵。當電音三太子崛起後,三太子不再受限於嚴肅、神聖的宗教形式,結合各種流行文化,創造新生命。
              三太子童神形象是年輕、活力的象徵,因此在所有神明中,只有三太子可以發展出電音的演出形式,因為一般神明的形象都是神聖、威嚴不可侮蔑,唯獨三太子是活蹦亂跳、俏皮可愛。至今許多人仍認為神明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宜在街上跳舞,但三太子有別於諸神信仰,因此可以結合現代新潮文化,大跳電音。
              電音三太子雖是現代陣頭表演,但其實是以傳統為基礎,並非憑空創造的陣頭,傳統的三太子結合現代流行音樂,在臺灣形成最「台」的陣頭,它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下,所創發符合現代潮流的藝陣。三太子造型活潑可愛,三太子的形象平易近人,三太子的精神則是承擔過錯勇於負責。2000年左右,臺灣的三太子結合現代電子流行音樂,在廟埕、街口跳街舞;2006年這種新潮的表演形式正式命名為「電音三太子」,從此它成為「台客」的代表,象徵臺灣現代文化。電音三太子一方面代表神聖的神明,另一方面又象徵現代流行文化,是結合本土傳統信仰與外來流行文化的集合體,兼具神聖與世俗,也融匯傳統與現代,從電音三太子的創造,正可代表臺灣年輕、有活力,且具包容性、富創造力的民間特色。臺灣是一個海洋國家,臺灣文化融合原住民、荷西、中國、日本、歐美文化,電音三太子以傳統民間信仰,結合現代流行文化,反映臺灣的海洋文化全面包容的性格,象徵熱情、開放、多元的臺灣精神。
 
 
參考資料
一、書目
.《封神演義》,第三十六、三十七回。
.《西遊記》,第四回、第八十三回。
.《三教九流搜神大全》,卷7
.《大藏經》,第二十一冊《毘沙門儀軌》。
.云游天工作室著,《我愛三太子:眾神喧嘩太子幫》,臺北縣新店市:向陽文化出版,2010年。
二、研究論文
.許炳坤,《臺灣民間哪吒太子信仰研究:以新竹市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年。
.楊鎮吉,《論「臺客搖滾」的後殖民與次帝國意涵》,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最早發表於:林茂賢,〈電音三太子探源〉,「大眾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主辦,2013525日發表,頁273-283
 
 
[1]見《大藏經》廿一冊《毘沙門儀軌》,頁228
[2]見《三教九流搜神大全》卷7
[3]見《三教九流搜神大全》卷7
[4]詳見《西遊記》第八十三回「心猿識得丹頭,姹女回歸本性」。
[5]參閱《封神演義》第三十六、三十七回。
[6]〈健康歌〉,范曉萱演唱,1996年收錄於《小魔女的魔法書》專輯中,作詞者為許常德先生,曲調則是改編日本卡通《櫻桃小丸子》之主題曲。
[7]〈眉飛色舞〉,鄭秀文演唱,1996年收錄於《眉飛色舞》專輯中,廖瑩如作詞,曲調則是改編當時韓國最熱門的電子舞曲。
[8]〈愛的初體驗〉,張震越演唱,1998年收錄於《這個下午很無聊》專輯中,並由張震嶽本人作詞作曲。
[9]〈剉冰進行曲〉,柳翰雅演唱,1999年收錄於《照過來》專輯中,作詞者為阿雅、余光中,曲調改編自美國民謠《揚基歌》。
[10]伍佰,本名吳俊霖,1968114日生,臺灣嘉義縣人,創作大量臺語與國語流行歌曲,有「搖滾皇帝」、「搖滾天王」等稱號。
[11]20058月,一些藝人如:伍佰MC HOTDOG、張震嶽、羅志祥等,認為新臺客代表有活力、具有臺灣特色等意義,企圖以搖滾演唱會的方式取得臺灣的年輕一代之支持,啟動臺客一詞的新定意,並使「臺客文化」文藝復興。
[12]引自電音三太子,北港太子聯誼會部落格。
[13]參閱云游天工作室著,《我愛三太子:眾神喧嘩太子幫》,臺北縣新店市:向陽文化出版,2010年。
[14]訪問許振榮團長紀錄。
[15]許炳坤,《臺灣民間哪吒太子信仰研究:以新竹市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年。
[16]楊鎮吉,《論「臺客搖滾」的後殖民與次帝國意涵》,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7]高雄世運會開幕晚會,筆者擔任藝術顧問,負責民俗類節目諮詢。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