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金鐘獎最卑微的獎項

電視媒體的興起,其實就是造成傳統戲劇沒落最主要的因素。在電視普及之前,到廟口看野台戲,或去戲院觀賞內台戲,曾經是民眾普遍的休閒娛樂。而傳統戲劇中忠孝節義的劇情也在無形中寓教於樂,教化人民。

傳統戲劇在日本皇民化與國民政府反共時期,都曾經遭受政治壓迫和知識份子的抵制,但傳統戲劇都能以其鄉土的草根性與強韌的生命力,屹立不移流傳民間。在 1970 年代台灣電視普及之後,電視媒體以其強勢的優越性及無遠弗屆的傳播力,取代傳統戲劇的舞台,從此民眾不必自備板凳到廟埕佔位置,也無需到戲院買票觀賞演出。電視雖然傳播傳統戲劇,卻也使民間劇團失去生存的空間。

長久以來,傳統戲劇似乎都是電視金鐘獎最冷門的獎項,非但媒體不曾加以報導,連徵選辦法也是籠統含糊,比如:不同劇種全部歸於一類,硬將歌仔戲、布袋戲、南北管、京劇、豫劇混為一談,其次又將單元劇與連續劇一齊評比,於是不同劇種、不同劇場、不同長度雜陳交錯,令評審委員無從評斷。

近年來許多電視公司為節省成本,利用各劇團在國家劇院、社教館公演,順道錄影、剪輯就可播出。這種撿現成的投機方式,不但影響民間劇團的演出票房,也造成電視公司不再製作傳統戲劇節目。

傳統戲劇是表演藝術中的弱勢,基於文化薪傳的意義,電視媒體理應擔負傳播文化的使命,?保存、發揚傳統戲劇善盡責任,我們期望電視公司製作傳統戲劇節目,藉由電視媒體的傳播力,?傳統戲劇培養更多觀眾,否則當傳統戲劇失傳,傳統戲劇類金鐘獎將會永遠從缺。

 

〔本文為金鐘獎傳統戲劇類評審感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