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戲曲
台灣扮仙戲的象徵意義(一)

【緒論】

台灣傳統戲劇的演出型式有野台、內台、電視、電影等型態,其中又以野台型式最為普遍。而台灣民間野台式的演劇活動歷來與宗教信仰、歲時節慶、生命禮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質言之,民間演戲多因廟會、神誕、酬神、還願、婚喪、彌月等名目,因此,民間演戲除基本的娛樂功能之外,更具有祈福酬神的宗教意義。傳統戲劇多在外台表演且非純粹表演藝術,而為宗教儀式之一部分,俗諺說:「誤戲誤三牲」,意謂耽誤演戲等於耽誤祭典儀式,可見演劇活動在廟會慶典中的重性。

台灣民間演戲習俗,凡是與宗教信仰有關之演出,在正戲開演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慶戲」,民間俗稱為「扮仙」。吉慶戲普遍流傳在中國各地,比如廣東的「例戲」、江浙地區的「討彩戲」或「口彩戲」、莆田的「弄仙」、閩南、台灣地區的「扮仙戲」等。

所謂的「扮仙」顧名思義就是演員扮演天上神仙,向神明祈求賜福。扮仙戲是民間演劇活動中的開場戲,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台灣民間無論任何劇種在正戲上演之前,一定先扮仙為信徒祈福,然後再表演正式戲文。傳統戲劇外台演出除非是由政府主辦之藝文活動或商業性質之促銷活動,否則一律要表演扮仙戲,但即使是純粹藝文活動或促銷活動,假如在廟口表演,也不能免俗必須先扮仙再演出正式戲劇。近年來台灣廟會有以露天電影取代傳統戲劇之情況,而在播放影片之前仍須先播放一段扮仙影片才能開始放電影,可見扮仙在台灣演劇活動中之重要性。本文試就扮仙戲的內容及其在台灣民間所象徵的意涵提出討論,藉以瞭解扮仙在演劇活動中之必要性與象徵意義。

【扮仙戲的介紹】

(一)扮仙戲的特色

傳統戲劇在野台的表演多與宗教節慶有關,而在演出之前先為神明祝賀並為信徒祈福成為必要之程序。因此野台戲劇表演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扮仙戲,一為正戲。而兩者之間並無任何關連。

台灣的扮仙戲除了皮影戲使用潮調之外,其它劇種都使用北管音樂,演出時唱腔唸白皆用「官話」,戲劇音樂、曲調也都使用北管(有西皮、福路、崑腔),而且無論北管戲、歌仔戲、客家戲、九甲戲、傀儡戲、布袋戲都是使用同一程式,扮完仙之後再使用不同的語言、音樂曲調表演自己所屬的劇種。

扮仙戲都是一些情節簡單、內容單調的短劇,演出時間通常在二十分至三十分鐘之間。它的藝術性不高但宗教儀式性極強,扮仙主要目的是向神明祝賀、祈福,而非供人觀賞。

扮仙戲的內容是神仙戲和人間戲兩部分組成。神仙戲的劇情大都是描述某神明壽誕,而三仙、八仙、天官或各星君連袂前往祝賀的故事。人間戲則是演出人世間的吉祥故事,劇情都是敘述歷史人物功成名就、封官晉爵的內容。

(二)扮仙戲的戲碼

台灣傳統戲劇無論任何劇種在演出前必然要以扮仙戲作開場,而民間最常演的扮仙戲是《三仙白》、《三仙會》,其次為《醉八仙》、《天官賜福》,再其次為《蟠桃會》,而《富貴長春》、《大拜壽》、《太極圖》、《五福天官》及《金牌仙》則較少演出。

至於演出戲碼是由廟方決定,如廟方未指定,戲碼則由劇團自行決定,但劇團多選擇《三仙白》及《三仙會》,因為三仙所需演員最少,且只有唸白無唱腔,演出時間最短,因此最普遍。因為其它戲碼演員人數較多,相對增加成本。

台灣各地扮仙戲的曲調、文詞皆有所差異,此或為在流傳過程中有所增減改變,或為傳統劇本充斥錯別字而扭曲其原意之故。但大體而言,各地扮仙戲情節、台詞、唱曲都大致相同,以下僅介紹民間常演扮仙戲的故事大綱,以瞭解各種扮仙戲主要內容。

1. 《三仙會》

劇情描述某寺廟神明千秋華誕,福祿壽三仙下凡前往慶賀,其過程是:福仙上台唱「崑頭」、唸定場詩,作自我介紹並說明今日乃某廟宇某神明千秋華誕,祂邀請二位老仙一同前往祝賀,然後祿仙、壽仙上台一同駕祥雲前往祝賀。到了華堂,福仙獻魁星祝福信徒金榜題名、一門雙魁。祿仙獻麻姑祝福主人壽比南山龜鶴遐齡,壽仙則獻出白猿祝福主人長生不老。拜壽完畢,三仙各歸天曹。最後並合唱道:「榮華富貴千年享,福如東海壽南山,福祿財喜永流傳」。

2. 《三仙白》

其劇情大意與《三仙會》相同,但《三仙白》只有唸白,並無唱腔,《三仙會》有加四功曹,《三仙白》則無。

3. 《大醉八仙》

某神千秋華誕,瑤池金母邀八仙前往祝賀,祝賀完成後金母取出萬年瓊漿宴請眾仙,結果八仙喝得酩酊大醉,醉步蹣跚神情可愛。表演過程是瑤池金母上台唱【點絳唇】,並說明今日乃某神生日將邀集八仙前往祝賀。之後漢鍾離、李鐵枴、張果老、曹國舅、呂純陽、韓湘子、藍采和及何仙姑上場唱【粉疊兒】,而後齊至瑤池請出瑤池金母,一齊駕著祥雲前往華堂慶賀。到了華堂眾仙各吟詩一首祝賀,之後瑤池金母取出萬年瓊漿,排開酒筵開飲,台上眾仙並將餅乾、糖果等食物丟給觀眾,使台上台下共享喜氣。最後八仙皆醉倒兩兩相扶下台。

4. 《天官賜福》

劇情描述,賜福天官率領天上諸星君,下凡賜福人間樂善好施之家,以彰積德之報。表演內容為值年、值月、值日、值時公曹出台,恭侯天官降臨,天官出場謂其掌人間福祿,今奉玉旨率領眾星君下凡賜福樂善好施之士,後老人星、天祿星、月德張仙、天喜星、牛郎星、織女星出場,與天官駕祥雲下凡賜福。老人星賜其福壽綿長;天祿星掌理人間祿爵,特來獻富貴萬年春;月德張仙送麒麟兒願其瓜瓞綿綿;天喜星賜其喜事重重,滿門喜慶;牛郎星則賜五穀豐登,織女星獻天絲願其彩帛豐盈。之後魁星、財神象徵功名成就、財源廣進。賜福完畢一同拜壽後,眾星君各歸天曹。

北管戲《天官賜福》與京劇《天官賜福》內容雷同。

5. 《蟠桃會》

瑤池金母千秋華誕,齊天大聖孫悟空、八仙、二郎神楊戩等均前往祝賀,途中孫悟空巧遇八仙,並與二郎神發生爭執,後經老仙勸解,三人才一齊前往拜壽。表演過程是,孫悟空出場謂其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押在五指山,幸被唐三藏搭救,隨其赴西天取經回來,被封為齊天大聖。今瑤池金母壽誕祂也將前往祝賀。而後八仙陸續出場,孫悟空則調皮地模仿八仙動作,到了聚仙橋,二郎神楊戩出現,孫悟空譏笑祂的妹妹華山聖母私配凡夫沾辱天庭,雙方針鋒相對正要開打之際,所幸老仙出面化解衝突,邀兩仙一同前往拜壽。

《蟠桃會》原是北管戲《寶蓮燈》其中一折,但通常用作扮仙戲單獨演出。

以上所引《三仙會》、《三仙白》、《醉八仙》、《天官賜福》及《蟠桃會》五齣戲碼為台灣民間常見之扮仙戲,另外尚有《富貴長春》、《五福天官》、《太極圖》幾種扮仙戲,但內容與前面幾齣都大同小異。《富貴長春》是敘述賜福天官率福、祿、壽、財、喜等五福星君,下凡人間賜福予積善之家。《五福天官》也是敘述賜福天官奉玉旨率領五福星君,賜福樂善好施之家。其中福神賜予福氣,祿星帶金甲神,壽星帶百壽圖、財星帶五路財神,喜神帶一團和氣賜予積善之家。《太極圖》內容演出賜福天官邀集東方老仙、八仙等同往慶賀蟠桃大會。到了華堂之上,天官獻上牛郎、織女星,東方老仙獻上南、北斗星,八仙獻白猿以示慶賀。《金牌仙》則是描述註生娘娘奉玉帝之命,送文曲星下凡投胎到人間積善之家。張仙奉命親送文曲星下凡,途中遇見太白金星送福、祿、壽金牌,與太上老君送麟兒,三仙於是一齊前往賜福給積善之家。

(三)人間戲戲碼

扮仙戲可分為神仙戲與人間戲兩部分,神仙戲是天上神仙、星君下凡賜福的內容,人間戲則為歷史人物功成名就闔家團圓的故事。人間戲種類有《加官》、《封王》、《封相》、《卸甲》及《金榜》,其中《金榜》是必演之戲,其它戲碼則以組合方式演出。

一般而言,《三仙會》、《三仙白》之後是接《加官》再接《金榜》;《天官賜福》則接《封相》再接《金榜》;《富貴長春》之後接《卸甲》再接《金榜》。以下僅就人間戲劇情作概略介紹。

1. 《加官》

又稱「跳加官」,演員著官服、戴官帽,口咬面具,手持奏版上場,後場僅以單皮鼓、梆子和響盞三種打擊樂器伴奏。加官在亮相、走四角之後,打開寫有「天官賜福」、「加官晉祿」或「當朝一品」的布條,向觀眾展示。加官俗稱「啞吧仙」,因表演時演員以口咬住面具,沒有唱腔也沒有唸白之故,梨園諺語有「跳加官歹開嘴」俚語。

加官係唐代宰相狄仁傑之民間傳說:唐明皇在位時,在宮中命文武百官分扮腳色粉墨登場,狄仁傑因年紀老邁羞於妝扮,只得戴上面具表演,即為跳加官之由來。此說只是民間傳說不可信,因唐明皇即位之時(西元七一二年),狄仁傑已過世(西元七○○年),自然不可能擔任唐明皇之宰相。但基於唐明皇對梨園之貢獻,因此民間關於戲劇傳說,如戲神西秦王爺唐明皇扮演丑腳,命百官扮戲等傳說,都推說是唐明皇。

2. 《封王》、《新封王》

劇情描述韓擒虎平定番亂凱旋歸來,受封為「定國公」的故事。韓擒虎為隋大將,隋文帝命之為滅陳先鋒,率兵攻入建康,俘陳後主,進位上柱國,但史實上並無平定番亂受封為「定國公」之事。

《封王》與《新封王》故事情節相同,但使用曲牌不同。《封王》通常在《醉八仙》之後演出,但如演《封王》則不必跳加官。

3. 《封相》

劇情敘述蘇秦說服六國,合縱對抗秦國,並受封為六國丞相之故事。蘇秦為戰國時代縱橫家代表人物,奉燕昭王之命入齊從事反間工作,防止齊國謀燕,齊湣王末年被任為相國,當時秦昭王約齊湣王並稱東西帝,蘇秦勸說齊王取消帝號合縱攻秦,後因反間身分暴露被車裂而亡。歷史上並未有蘇秦封六國丞相之史實,但民間傳說則有蘇秦掛六國相印之說。

《封相》通常在《天官賜福》之後演出。

4. 《卸甲》

描述唐代大將郭子儀奉命平定安史之亂,班師回朝皇帝封為中書令,並在望春樓設酒筵慰勞,席中皇帝欲親自為郭子儀卸下戰甲以示君王養士尊賢,因郭子儀再三懇辭,皇帝乃改命李白、龔敬二臣作陪。

5. 《新卸甲》

郭子儀率領五個兒子平定安史之亂凱旋回京,至長亭李白、高力士前來迎接,郭子儀請兒子先行回家,自己則上朝晉見皇上,到了朝廷皇帝大喜封他為汾陽王,不料郭子儀長期征戰,因換袍而得卸甲風寒,昏倒在金階之上,皇帝乃脫下龍袍為之覆蓋,並加封萬代公侯。

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封中書令、汾陽王均屬史實,但皇帝是否親自為卸甲,或以龍袍加身則不得而知。

《卸甲》通常與《富貴長春》聯演,先演《長春》後加《卸甲》,最後再以《金榜》收尾。

6. 《金榜》

劇情描述鍾景期狀元及第後,回家與夫人葛明霞團聚,夫妻拜謝天地的故事。

《金榜》又稱《尪婆對》,為扮仙中必演之一段,取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及闔家團圓之意。此外,在戲劇結束之後,也要再出場向觀眾行禮致意,一為感謝觀賞,二為祝福觀眾闔家團圓。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