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
民間劇團的淡季與旺季

各行各業都有所謂的大小月,民間劇團也不例外,劇團的淡季、旺季與民俗節令、神誕廟會息息相關,質言之,凡是民俗節令、廟會慶典多的月份,就是民間劇團的大月,反之則是小月。

梨園諺語:「鑼鼓陳,腹肚緊,鑼鼓煞,腹肚顫。」意謂鑼鼓聲越響表示有演出,藝人生活才得以溫飽,假如沒有演出,就得餓肚皮了。每逢二月初二、三月廿三神明生日當天,戲金是平常演出的好幾倍,而小月時劇團甚至要降價演出。

一般民間劇團的大月是農曆的一、二、三、七、八月,而小月則是四、五、六、十二月和閏月。由大小月我們可以發覺,民俗節令其實是配合農業的生產週期,在農閒時期廟會節令多,劇團演出機會也相對增加,而農忙時期則沒有民俗活動,劇團演出場次也減少。

農曆元月正值過年期間各地請媽祖、大拜拜活動多,演出機會也多,此外,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辰,初九天公生,十三關聖帝君昇天,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三界之中天官紫微大帝聖誕,也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誕辰,因為有許多廟會活動,所以是民間劇團的旺季。

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所謂「田頭田尾土地公」,台灣的土地公廟無所不在,由於「神口」眾多,廟宇林立,託土地公之賜,二月也是民間劇團的大月。此外,二月初三梓童帝君誕辰,二月十五是九天玄女(女媧娘娘)、太上老君、岳武穆王、開漳聖王、三山國王千秋,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都有廟會活動,當然也都有演出機會。

三月是民間劇團的大月,因為有許多神明誕辰之故,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聖誕,三月初六是濟公活佛得道,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大道公),三月十九太陽星君誕辰,廿日註生娘娘千秋,三月廿三媽祖生,各地媽祖廟更要演戲酬神,許多劇團甚至要分班演戲。

農曆四、五月是台灣蔬果、漁產盛產期,由於勞動需要,因此並無重要廟會活動,民間劇團也缺少演出機會。農曆六月稻米收割,之後仍需曬榖、碾米,因此農事繁忙,也沒什麼神明敢在農忙時生日。

七月烈日當空天氣炎熱不利農事,因此七月的民俗活動也很多,劇團演出場次也增加,七月俗稱鬼月,而台灣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形成祭鬼風氣的盛行,台灣的陰廟(如有應公、姑娘廟、水流會、大眾廟等)為數眾多,且往昔普度活動是分區輪流舉行,因此劇團演出機會非常多。

八月是旺季,主要是因為八月十五是土地公第二次生日,土地公生日有兩個是源自上古「社祭」分為「春祈、秋報」,因此土地公才有兩次生日。土地公廟是台灣數量最多的廟宇,因此,單單「土地公戲」就足以讓八月成為戲班的大月了。此外八月也有北斗星君、灶君、朱府千歲、女媧娘娘、國姓爺(鄭成功)、廣澤尊王等神明誕辰,也製造許多演戲的機會。

農曆九月到十一月是劇團演出機會平平的月份,十二月則是小月,因年底民眾要做粿、裁新衣、製作香腸、臘肉、買年貨、送神、大掃除,準備過年,非常忙碌,因此不會請劇團來演出,梨園諺語也有:「十二月戲沒人請,只好學補鼎」之說。

閏月也是小月,因為台灣習俗凡是節慶、廟會逢閏月都是選定正月(第一個月)舉行,閏月則不再重複,因此閏月是戲班的淡季,所謂「無米兼閏月」,是戲班最悲哀的事。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