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小戲
台灣的牽亡歌陣(一)

【前言】

台灣民間所謂「牽亡」有兩種型式,一種是亡魂藉由「靈媒」附身與陽世親人對話的「牽亡魂」;一種是「喪葬陣頭」的「牽亡歌陣」。牽亡魂通常是因為陽世遺族思念亡故的親人,想要瞭解亡者現況,或因家人身體不適、運途不順,而求助於已亡故的親人,這種牽亡儀式通常在廟中舉行,目前在花蓮縣吉安鄉的慈惠堂石壁部堂和宜蘭縣五結鄉的灶君廟都仍有為信徒牽亡魂的科儀。其次,台灣南部地區葬禮法事完成後,也有亡魂附身交代遺志,訓勉遺族的科儀。這種牽亡魂的儀式與福建、台灣地區所流傳的「關落陰」也有差異,蓋「牽亡魂」是將亡靈牽引出來,而「關落陰」則是親屬藉由「落陰」儀式主動到陰間尋找已亡故親人,質言之,牽亡是牽引亡魂到陽世,落陰則是活人下到陰間找亡靈。

牽亡魂的科儀必須經由神明的引領,並透過靈媒附身,才能讓亡魂傳達心意,而且牽亡魂通常是在葬禮結束之後才進行;而牽亡歌陣則是在喪禮之前和告別式當天進行,而且並無靈媒仲介傳達訊息,而是由牽亡歌陣表演者「演出」法師帶領亡魂前往極樂世界的過程。

本文所探討的牽亡歌陣是屬於「歌舞小戲」的喪葬陣頭,牽亡歌陣不僅是一種喪葬儀式中的表演藝術,同時也兼具引領亡魂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法事科儀。牽亡歌陣的演出內容反映出台灣民間普遍認定「靈魂不滅」、「死後審判」和「因果輪?」等觀念,也代表台灣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本文嘗試針對台灣牽亡魂的表演,探討牽亡歌陣所象徵的內在意義及其反映的社會價值觀,並分析牽亡歌陣所隱涵的社會功能,冀望在「迷信」與「理性」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