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鄭成功傳奇-河洛《風起雲湧鄭成功》

鄭成功佇留台灣只有一年時間,而有關國姓爺的傳奇故事,卻是處處流傳,諸如:宜蘭的龜山島據說原本是為鄭氏載運軍用補給的大海龜,卻因行動遲緩、不服軍令而延誤軍機,被鄭成功以火炮射殺,臨死前這隻母龜游到基隆外海產下一顆龜卵就是基隆嶼,最後海龜游到宜蘭外海化成龜山島。台北鶯歌原有一隻鶯歌精為害地方,當鄭成功部隊行經此地,鶯歌精口吐毒氣阻擾部隊前進,而被鄭成功射殺化為「鶯歌石」。台北市劍潭昔有鯉魚精作怪傷人,後來被鄭成功以寶劍刺殺,鯉魚精連同寶劍都沉入潭底,而每年端午節鄭成功的寶劍就會浮出水面。公館蟾蜍山則是蟾蜍精噴毒氣為害民眾,後來被鄭成功炮擊受傷化成蟾蜍山。大甲鐵砧山鄭成功率軍到此卻無水可引用,鄭成功拔劍插地,寶劍沒入地下清泉立即湧出,解除部隊缺水危機,民眾在此建井稱為「國姓井」,且言端午節中午所取井水可治百病。南投草屯原名「草鞋墩」,傳說鄭成功率領部隊到此,更換草鞋棄置成墩故名「草鞋墩」。高雄地區則有「鄭成功取三寶」的傳說;此外台北萬里國姓埔、南投國姓鄉、林圮埔(竹山)、台南林鳳營等地名都與鄭成功有關,可見鄭成功在台灣民眾心目中已被神格化(轉化成神)、指標化(反清復明)。或許是距離產生想像,鄭成功的傳奇故事大都不是源自台南府城,反而是距離台南愈遠的地區,故事愈多且愈神奇,而自清代以來民間即有私奉鄭成功神位,俗稱為「國姓爺」、「開台聖王」、「開山聖王」或「延平郡王」,但供奉國姓爺廟宇最多的地區卻不在台南,而是在宜蘭,可見鄭成功傳奇是愈「遠」愈烈,愈發神奇。

鄭成功的定位其實難以界定,對台灣原住民而言,鄭成功當然是「外來的侵略者」,他帶領漢人掠奪資源強佔土地。對清廷而言鄭成功是「前朝遺孽」,他亡命海外據地為王,妄想推翻大清,為了壓抑反清意識,施琅克台之後硬將鄭成功墳墓遷葬回福建故鄉,以免鄭成功成為反清份子的精神象徵,直到清同治十三年( 1874 年)才因宜蘭籍進士楊士芳上奏,由朝廷追謚建祠,但並未受到推崇。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尊崇鄭成功乃因鄭成功具有一半日本人血統,且鄭成功出生於日本,童年在日本成長直到七歲才前往中國。日本政府推崇鄭成功有消弱抗日意識的作用,也為日人治台取得合理性。

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之後也力捧鄭成功。鄭氏王朝與當時的國民政府同樣都將台灣當作「基地」、「跳板」,皆無長久佇留之意,鄭成功要「反清復明」,蔣介石要「反攻大陸」,二人都不得已流落台灣,處境相同同病相憐,而目標一致。

河洛歌子戲劇團的〈風起雲湧鄭成功〉其實是鄭成功的前傳,劇情描述鄭成功娶妻、賜姓,到滿清入關鄭芝龍降清,母親田川氏自盡,鄭成功焚燒儒服、誓言反清復明的過程。少年的鄭成功在劇中充滿自我的衝突,自身日本人或漢人的矛盾,忠臣、孝子的抉擇、書生與武將的對立,最後鄭成功選擇當忠臣,並棄文就武投身反清復明志業,這些衝突與對立使本劇張力十足、劇力萬鈞。

河洛劇團是台灣精緻歌仔戲的開創者,近廿年來河洛以超強的製作群及其優異的演員團隊,為歌仔戲在現代社會中奠定發展的基礎,而歌仔戲的「精緻化」更已成為台灣歌仔戲劇團共同的目標。台灣在解嚴之後,歌仔戲重新結合現代劇場元素,融合舞台技術、美術、強化製作團隊、編創新劇本,讓歌仔戲更能符合社會變遷、適應時代潮流,其中河洛劇團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劇團。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