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俗語篇
宜蘭俗語初探-地理與交通的俗語

【緒論】

俗語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先民透過生活的體驗與對自然的觀察,逐漸形成一種普遍認同的語辭,因此俗語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累積與共同的認定之後,才會成為一般民眾的習慣用語,經由俗語的流傳,先民的智慧與經驗也得以代代相傳。

俗語的傳播並非藉由文字的記錄,而是透過民眾的口耳相傳。俗語辭句大多押韻對仗、內容簡明扼要,易於傳誦。俗語反映一個時代、一個族群普遍認知的觀念,因此俗語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增加或消失,而不同的地方也會因不同的社會背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俗語。

宜蘭地區由於獨特的歷史背景與風土民情,因此產生許多特有的地方俗語,宜蘭俗語反映蘭陽平原的自然與人文現象,本文即針對宜蘭地區民間所流傳的特有俗語,加以整理、歸納,並分析其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所反映的人文思想,藉以探討宜蘭的自然天候、拓墾過程與風土民情。

 

【地理與交通的俗語】

宜蘭位於台灣東北角,境內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狀成直角三角形,平原被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環繞,地形封閉自成一格外,海則有龜山島如巨大的海龜悠游海面上守護著平原。由於自然地形的阻絕加上境內多河川阻隔,交通不便,由此產生了關於地形、交通的俗語。

<龜蛇把海口> 
宜蘭在風水地理上有「龜蛇把海口」之說。「龜」是指漂浮在東北方海上的龜山島,而「蛇」則有三說: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是指蘇澳至大里之間的沙丘;一指東澳烏石鼻或是北方澳的七星嶺沿海沙丘蟠據海岸,阻擋強風直襲蘭陽平原。而烏石鼻與七星嶺地勢皆綿延伸至海中,形如長蛇出洞,從平原高處向海遙望,彷彿玄天上帝腳下的龜蛇,守護著蘭陽平原。

<龜山旋頭> 
龜山島位在宜蘭東北方海面,面積 2.8 平方公里,遠眺如龜浮游海上,進入蘭陽平原首先見到的就是龜山島,而且在平原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眺望龜山,因此它是蘭陽的自然地標也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清代噶瑪蘭通判烏竹芳即將「龜山朝日」列為蘭陽八景之首,「龜山旋頭」意指不可能的事情。

<台灣遊透透 龜山還勿會 到> 
遊遍台灣各地,唯獨龜山島不曾去過。一九七七年龜山島淪為「軍事管制區」,島上的居民遷到大溪的仁澤社區,至今宜蘭的鄉親只能跟它隔海遙望,無法親臨龜山島上,故言「台灣遊透透 龜山還勿會 到」。

<土,鼻仔頭上凸,縮,叭哩沙上縮> 
戲謔語。謂再唐突也比不上鼻仔頭凸出,再畏縮也比不上叭哩沙內縮。鼻仔頭今屬冬山鄉得安村,因地形突出如鼻頭故名鼻仔頭。叭哩沙現稱三星,位於蘭陽平原最深入山區處。這句話用於別人責罵自己個性很土(魯莽)或膽怯時,就以兩地地形來反駁自己並不魯莽或畏縮。(出自於本地歌仔《山伯英台》入王婆店台詞)

<一百甲路清水渡> 
表示到一百甲還有路可走,到清水就要乘坐渡船。一百甲以開墾的土地面積得名;清水則於季新村, 1956 年清水橋建造完成,一百甲到清水就無需搭乘渡船了。

<火車行到蘇澳站—盡碰了> 
表示已到盡頭了。北迴鐵路通車之前,台灣東北部鐵路以蘇澳站為終點站,故以「火車行到蘇澳站」來形容已經達到極限之意。

<火車開到大洲—還會赴返身> 
意謂還來得及回頭。原森林鐵路在大洲車站(現大洲農會倉庫)設有迴旋盤調轉火車頭,故以「火車開到大洲」來比喻現在反悔猶未遲之意。

以上關於地理與交通的宜蘭俗語中,以宜蘭的地標龜山島所佔的比例最高,「鼻頭上凸,叭哩沙上縮」則是藉自然的地形,形容人的個性。關於交通俗語,在興建清水橋、北迴鐵路通車與太平山森林鐵路拆除之後,「一百甲路清水渡」、「火車開到蘇澳站—盡碰」、「火車開到大洲—還會赴返身」這些俗語都已經失去意義。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