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戲曲
相招來看戲-如何欣賞傳統戲劇

傳統戲劇可分為由人所扮演的「人戲」以及由戲偶所表演的「偶戲」;其中人戲又可區分為大戲和小戲兩大類型,大戲是指戲劇結構完整、表演元素齊全的戲劇,如亂彈戲、歌仔戲、九甲戲等;小戲則是指劇情簡單、裝扮、曲調、劇場簡易的歌舞藝陣表演,如車鼓戲、牛犁陣、桃花過渡、客家三腳採茶戲等歌舞表演。偶戲則是以木偶布偶或皮偶演出的戲劇,如布袋戲、皮影戲和傀儡戲。無論大戲、小戲或偶戲,都是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台灣的大戲和小戲基本上都屬於「歌劇」型式,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意謂傳統戲劇的特色在於音樂、唱腔和身段做表。演員的唱工、唸白,及其動作、表情,正是觀眾欣賞的重點。

現代戲劇(如電影、電視劇、舞台劇)的表演,除演員的演技之外,劇情發展與結局是觀眾觀賞的重點。而傳統戲劇的演出,觀眾通常都已經知道劇情內容及其結果,如梁祝、西遊記、三國演義等故事,都是眾所皆知的情節,而觀眾欣賞的重點並不在劇情或結局,而在於演員的唱工、身段、裝扮,及後場音樂,而不在等待結局。

偶戲的表演是以人托偶表演,因此操偶技巧就是觀賞的重點。戲偶本身沒有生命,全仰賴演師賦予它靈魂,如何使戲偶神氣活現、栩栩如生,正是演出成敗的關鍵,其次,偶戲演出所有角色的唱腔、口白都是由主演者一「口」包辦,因此發聲技巧、口音、咬字也是偶戲演出的欣賞重點,所謂「一聲蔭九才,無聲毋免來」、「一口說出千古事,十指能操百萬兵」正是說明主演者聲音的重要性。

觀賞傳統戲劇表演同時也是在欣賞一場音樂會,無論演員的唱腔,後場的伴奏、配樂,都是音樂的饗宴,此外,演員、戲偶的造形設計,服飾、頭盔、道具的製作是精美的民俗工藝作品;臉譜、戲偶、舞台布景是彩繪藝術;演員的唱詞、唸白,則是文學的表現,這些都是傳統戲劇的欣賞重點。

傳統戲劇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工藝等民間藝術,欣賞傳統戲劇表演,其實就是欣賞台灣民間的綜合藝術。欣賞台灣的傳統戲曲,可以了解台灣的人文、藝術特色,更能藉以體會台灣人民的價值觀和美學觀點。

test